夏季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随着气温升高、人员流动频繁。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基孔肯雅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传播的?跟小布丁一起来了解。
1.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病毒最早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而得名,在当地语言中,“基孔肯雅”意为“变得扭曲”或“弯腰驼背”,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这也反映了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就是关节疼痛致身体蜷曲。
2.感染后有何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 2~12 天,通常为 3~7 天,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
(一)急性期
①发热:突然起病,寒战、发热,体温可达 39℃,伴头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淋巴结肿大。一般1~7天即可退热,有的患者约 3 天后可再次出现轻微发热(双峰热),持续 3~5 天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有结膜充血和轻度畏光的表现。
②皮疹:
80%的患者在发病后 2~5 天,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皮疹。皮疹多为斑疹、丘疹或紫癜,疹间皮肤多为正常,部分患者伴瘙痒感。数天后消退,可伴有轻微脱屑。
③关节疼痛:
发热同时,多个关节和脊椎出现疼痛、关节肿胀,可伴有全身性肌痛。关节痛多为游走性,随运动加剧,晨间较重。病情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关节功能丧失,不能活动。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等,也可能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的剧烈疼痛是本病的特点。关节积液少见,X 线检查正常。
④其他: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膜脑炎、肝功能损伤、心肌炎及皮肤黏膜出血。
(二)恢复期
急性期后,绝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及僵硬状态可完全恢复。部分患者持续性关节疼痛和僵硬可达数周至数月,甚至 3 年以上,个别患者留有关节功能受损等后遗症。
3.如何区分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症
同样由蚊子传播,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很容易被混淆,但两者的核心区别很明显:登革热主要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以肌肉痛为主,常伴随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而基孔肯雅热主要攻击成纤维细胞,以剧烈关节痛为典型表现,出血症状少见。
专家特别提醒,如果不能明确区分就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可能会加重登革热患者的出血症状,加重基孔肯雅热患者的关节损伤。因此,当出现发热、全身疼痛、皮疹等症状时,切勿自行用药。应尽快到就近医院就诊,根据诊断结果接受针对性治疗。
4.如何治疗有无特效药或疫苗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这三种疾病的疫苗或特效药。临床上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实施防蚊隔离治疗。针对基孔肯雅热,充分休息、补充液体以及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部分症状。专家强调,患者在排除登革热之前,切勿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以降低诱发登革热出血的风险。
5.个人如何有效预防?
清积水,灭蚊源
水培植物等应每3—5天彻底换水,同时冲洗容器内壁和植物根部,也可投放灭蚊幼剂或采用物理隔断方式防蚊。定期检查饮水机水槽、冰箱底部水盘等隐蔽处防止积水。
装纱窗,挂蚊帐
优先选择安装有纱门纱窗的住宿场所,可使用蚊帐、电蚊拍或灭蚊灯等物理措施防蚊灭蚊,也可以使用电热蚊香液等化学手段灭蚊。
外出时,防叮咬
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宜在皮肤暴露部位和衣服上喷涂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羟哌酯和柠檬桉叶油等活性成分的驱蚊液或驱蚊花露水,并按照说明使用。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蚊虫多的地方长时间逗留。
出症状,速就医
若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并及早实施防蚊隔离,避免传染给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