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碚区社保中心巧用“加减乘除”法,不断创新劳动能力鉴定机制,为鉴定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让他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一是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严格执行全市统一的精简材料和证明事项目录清单,对本区申请再次鉴定的参保人,不再收取病历、劳动关系证明等材料,改为社保经办机构之间数据共享、核查,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二是在鉴定方式上做“加法”。充分考虑外卖小哥、货拉拉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工作性质和特点,按照“多批少量”的原则,灵活增加鉴定场次,及时将鉴定结论书送达单位和个人;对伤情严重的职工,建立“绿色通道”,组织鉴定专家开展“上门鉴定”服务,将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搬到病床前,免去行动不便的伤病职工奔波之苦。三是在效能提升上做“乘法”。与协议医疗机构加强联动,组织区属医疗专家开展培训交流,确保鉴定结论准确、公平、公正;辖区工伤保险协议服务医院特设专窗,提供收费、抽血及辅检等一站式服务,并采用“二代身份证阅读器”和专用一次性手环,快速查验、标明被鉴定人的身份,提升群众鉴定体验。四是在纾困解忧上做“除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自2025年1月1日实施,主动延伸服务,帮助鉴定人员消除疑虑。对前来咨询病鉴政策的群众,在做好新旧政策解释的同时,逐一登记并对未提交病鉴申请的人员及时电话通知提醒;对拿到鉴定结论书、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主动提供病残津贴申请单,即时告知所需材料,让其可以第一时间办理病残津贴申请,避免影响领取相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