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北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北碚区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本台推出“阔步新征程·共谱新篇章”系列报道,系统回顾过去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激励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凝心聚力、扎实苦干,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十四五”新征程中阔步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北碚而不懈奋斗。
2021年6月30日,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首开区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孵化楼建成投用,创下了平均6天一栋楼封顶的“北碚速度”。
自去年9月以来,科学城北碚园区聚焦“芯+传感器”、大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围绕“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卢作孚民营经济示范产业园”“西大科学中心+校地合作产业园”三大板块加快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北碚未来发展的主引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要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校地合作按下“快进键”,科学城北碚园区首开区如期建成,与四川省绵阳市、巴中市缔结友好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三年居中心城区第一,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改革开放的活力持续迸发。
今年9月1日,北碚23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含中职)如期开学,近12万学生正式返校上课。
据了解,过去五年,我区建成投用中小学14所、幼儿园若干,新增学位35000多个,基本满足了市民就近入学的需求。
五年来,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利民便民举措普惠于民。正码头广场、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提档升级,南京路片区改造项目获评“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优秀案例”;静观镇产业强镇项目入选全国精品案例,澄江镇北泉村、柳荫镇东升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东阳街道西山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桥一隧”、渝广高速、三环高速北碚段等建成通车,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二期通车运行。
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小康生活的内涵,就在日新月异的发展里,就在老百姓不断改善的衣食住行中。
近年来,我区围绕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找准“党建+”的发力点,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实际工作的强大力量。
在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区成立综合整治临时党委,抽调160余名党员干部,对重难点任务集中攻坚。其中的生态搬迁尖刀党支部,仅用48天时间,就完成了195户500人生态搬迁协议签订。
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防疫一线,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在大战大考中彰显担当作为,持续保持了“零确诊”“零感染”战果,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然开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80万北碚人民将驰而不息、接续奋斗,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扎实迈进,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