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北碚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级有关部门,各园区管委会,有关单位:
《北碚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23日
北碚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4〕130号),进一步改善我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化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四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政府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目标,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支撑,打造示范村,提升特色村,整治脏乱村,分区域、分层次、分阶段推进,多措并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推进、示范带动”的原则,从2015年起,整合全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土地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涉农专项资金,集中整治改造我区农村人居环境。到2019年,完成全区118个行政村的全面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有效提升。到2020年,形成“布局优化、街道硬化、四旁绿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的村庄格局。
(三)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农民是人居环境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更是建设者。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主建设,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为上下一致的共同行动。
2.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坚持规划引领,把好规划实施的“审核关、监督关、检验关”,保障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农村实际。整合所有涉农专项资金和建设资源,集中力量“由易到难、由近到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紧紧围绕“五区四带”建设,结合当地村庄特色,注重体现巴渝乡村风情,充分挖掘和保护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各村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和“一刀切”。
4.示范带动,循序渐进。注重挖掘推广典型,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项目,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防止大拆大建。分阶段实施,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5.监管维护,持续发展。注重整治改造后的设施维护和环境保护。制定农村人居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宣传引导,带动村民自觉维护公共设施和家园环境。
二、 重点建设内容
(一)编制综合整治规划
积极组织编制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深入实地调查,坚持问题导向,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制定《北碚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总体规划(2015年-2020年)》,实施项目主要为“危房改造”“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卫生改厕”“宜居乡村建设”等方面内容。总体规划要明确2015年度我区第一批行政村整治项目清单和2015年至2020年我区所有行政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年度实施步骤和时序,建立2015年至2020年行政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库。
(二)保障基本生活条件
1.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深入开展农村危房现状调查,全面掌握全区现有存量。积极推广《重庆市巴渝新农村民居通用图集》和《重庆市农村D级危房重建通用图集》,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借助市级农民新村建设政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村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力争打造成为市级农民新村示范点。合理分配农村危旧房年度改造计划,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无危房的目标。
2.保障饮水安全。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供水水源地保护。建立健全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能力,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95%以上的目标。
3.硬化农村道路。开展村内道路建设和农村主干道硬化工作。每年建设农村人行便道100公里以上,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促进公路联片成网。到2020年,实现300户以上的撤并村公路通达率100%的目标。
(三)开展村庄环境整治
1.收集处理农村垃圾。全面推广“户集、村收、镇运、区域处理”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远离城镇的农村,原则按照“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开展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健全镇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各村要完善村庄环卫设施,落实保洁队伍,做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
2.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与城镇和区域污水处理厂临近的农村,要按照城乡或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截污管网。经济发达、布局相对集中的农村,鼓励建设符合农村实际需求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到2020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以上的目标。
3.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深入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组织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推进农村清洁工程。逐步建立农村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
4.推动农村改厕。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强宣传教育,营造人人讲卫生、爱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大力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到2020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3%,每个村至少建设1个无害化卫生公厕。
(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
1.保护农村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结合水土保护、农村土地整治等工程,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以政府建设为主,做好村旁、路旁、水旁等公共场所附近的绿化建设;以农民自主建设为主,做好宅旁的绿化建设,美化村庄环境。制定全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古树名木目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整治坑塘沟渠。保护和修复农村坑塘、沟渠等乡村设施,大力排查我区需要整治的坑塘沟渠数量。到2020年,完成全区所有行政村的坑塘沟渠整治工作。
3.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在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公共活动场所,健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农民购物、休闲、娱乐、教育等日常需求。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9月)
在开展全区农村人居环境信息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相关信息数据,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编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重点建设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下发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安排部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各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
(二)整治改善阶段(2015年-2019年)
按照“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思路,分两个阶段进行整治改善。
1.重点交通运输通道沿线整治改善(2015年-2016年):对区内重要交通运输通道沿线的村庄进行整治建设,每年全区整治行政村30个,创建1-2个市级示范村,稳步实施整治改善任务。
2.偏远村整治改善(2017年-2019年):对远离交通干道的行政村进行整治建设,每年全区整治行政村18-20个,创建1-2个市级示范村,力争到2019年底实现整治改善全覆盖。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0年)
总结经验,提升水平,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与监管的长效机制。到2020年底,建成一批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成立北碚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负责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谋划部署、协调指导和组织推动。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城乡建委,办公室主任由区城乡建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副主任由区城乡建委、区环保局、区农委分管负责人担任。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要求,统筹整合资源,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务求抓出实效。
(二)落实工作职责
在北碚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领导小组的领导统筹下,各部门协调配合,明确相关职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各成员单位要根据本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研究制定具体工作年度计划。各镇(街)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主体,要根据本方案的实施步骤,对辖区行政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切实保证本方案的全面落实。具体职责如下:
区城乡建委:统筹协调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牵头编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和年度计划;牵头负责全区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民新村建设工作。
区环保局:牵头负责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区农委:牵头负责全区农村人行便道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牵头负责编制全区防治畜禽养殖污染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
区水利局:牵头负责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牵头负责全区整治坑塘沟渠工程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区市政园林局:牵头负责全区农村垃圾治理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区交委:牵头负责全区农村联网公路、行政村道路、农村主干道和村内道路硬化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区卫计委:牵头负责全区农村厕所改造年度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
区文化委:牵头负责抓好全区传统村落文物资源调查、挂牌保护和修缮保护工作;配合制定全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
区国土分局:牵头负责全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所涉农房及农民新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工作。
区规划分局:负责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编制指导、审查工作;牵头负责全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全区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经费保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部门职能职责,做好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本辖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
安排落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市级专项补助资金,各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集中整合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工程。推行“以奖促治”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农村“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和资金申报使用办法,动员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居住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四)强化监督检查
区城乡建委要牵头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统计和评价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各镇(街)和区级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要及时报告区政府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宣传部门要集中时间进行跟踪报道,开辟专栏,宣传典型,曝光问题。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6月2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