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86号)收悉。经与区文化旅游委、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农发公司(海峡公司)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北碚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总体规划、片区联动、差异发展、各具特色、校地合作、多元一体”发展思路,全力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立足区域定位,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及修改工作,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北碚区104个行政村中,已有85个行政村的村庄规划通过区政府审查批复;并根据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用地需要,完成了澄江镇柏林村、北泉村,歇马街道虎头村,龙凤桥街道凤凰村,柳荫镇明通村、麻柳河村,金刀峡镇五马村等村庄规划修改工作;现正积极推进东阳街道西山坪村、水土街道屋基村、北温泉街道金刚村、歇马街道农荣村等村庄规划修改工作。共规划布局村集体建设用地约1386.75公顷,其中可用于乡村振兴、乡村文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约347.12公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纵深推进产业规划落实落地,以“嘉陵悠谷”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两大示范片区布局建设和美乡村,积极打造“奇彩东升村”“休闲虎头村”“红色王朴”“生态柏林村”等一批典型。
(二)加强禀赋潜力分析,合理配置用地指标
完成了全区104个村和1495个社的所有权权属调查工作,为下一步全区所有权重新确权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奠定了基础。同时,“三调”现状村集体建设用地超30平方公里,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不仅合理保障了现状村居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等用地,对于乡村振兴示范村、集聚提升类等用地需求大的村庄,也可采用镇街内指标平衡的方式,做好用地保障。
(三)强化园城带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积极指导镇街对接科学城北碚公司、文旅公司、农发公司等园城,利用区内发展良好的农业产业、乡村文旅、都市田园等项目资源,结合周边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统筹布局、协同城乡,既完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服设施共建共享,又思考让部分城市功能如小型仓储、农产品粗加工、人力资源配置等下放乡村,为乡村发展植入新业态新动能。
(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
一是筑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的基础。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出发点,围绕我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现状、盘活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等,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利用模式和路径研究”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的“第一站”,使下一步入市工作启动能够“有的放矢”。二是建设市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印发《北碚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实施方案(试行)》《北碚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指导7个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试点村通过4种盘活方式、2类9种利用方式开展探索工作。
(五)“强一接二连三”,逐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是做大优质特色产业。打造“嘉陵悠谷—梅香西山”万亩蜡梅产业带,全区花木种植面积6.77万亩,在全市占比达12%。中国·重庆(静观)花木产业谷项目一期基本完工。二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蜡梅、魔芋、粮油3条农业全产业链,开发蜡梅精深加工产品50余个,年产值约2100万元。加快推进三圣镇是平村粮油加工项目、吉跃智能屠宰项目、西部智能蓝色粮仓项目建设,夯实产业基础。三是做精乡村旅游业。培育“缙云民宿”品牌,既白民宿获“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称号。开展北碚区2023年乡村民宿宣传营销,曝光度达8000万人次。举办“既白·静观采摘节”、第二届金刀峡户外生活节等各类节庆活动,推广乡村休闲旅游线路16条。
(六)聚力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农村路网提质更新并率先在全市实现公交“村村通”,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供水入户率达100%,农村用电实现“户户通”,5G网络实现农村场镇全覆盖。二是耕地保护蹄疾步稳。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前完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一期项目5000亩。有序推进全区耕地保护工作,存量“非粮化”处置完成率、撂荒地复耕复种率均达100%。三是示范创建成果丰硕。建成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个,全国文明镇1个、文明村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2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2个,全市首批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融合试点村5个,首批巴渝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做好规划布局
结合北碚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依据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及优化调整工作,做到规划先行,合理保障乡村发展空间,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立足区域定位,谋划“1+2+N”发展模式,1,即编制好一个全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总体规划,深挖北碚优势特色,形成全区农业产业“全链条”,构建巴渝和美乡村“达标村”“示范村”串珠成链的布局,打造数字乡村智治善治新格局;2,即持续推进“嘉陵悠谷”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和“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N,即打造N个“村美、人和、产兴、民富”乡村振兴示范点。推进全域规划编制,制定东阳街道西山坪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将三圣-静观片区、澄江镇柏林村纳入市级第五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接续打造三圣粮油产业示范片,到2027年,形成江东片区、澄江片区、东阳片区三个示范片。
(二)强化基础保障
一是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推进农村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物流网“五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办好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实事。二是加强用地保障能力。根据《重庆市土地管理规定》《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要求,梳理乡村建设项目用地及规划手续办理的流程,对镇街开展培训,强化政策宣传与指导,切实提高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用地及规划手续审查报批的效率。三是强化耕地保护利用。统筹谋划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重点抓好2024年1万亩规划设计及建设施工。四是完善城乡文旅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农文旅融合债券资金,完善水土街道、澄江镇、柳荫镇、静观镇、金刀峡镇旅游交通、游客集散与导览导引等基础设施。
(三)紧扣项目建设
一是探索一区两群飞地农业模式,推动三圣镇茅庵村巫山特色生态养殖产业展示和电商直播基地项目建设。坚持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探索推进蜡梅、柑橘、高油酸油菜、魔芋等产业在巴中、遂宁、绵阳等地规模化发展,围绕农产品品牌培育需求,搭建农产品展销、品牌宣传推介“绿色通道”,助力特色品牌走出西部、走向全国。二是推动中国·重庆静观花木产业谷投产运营。加快中国·重庆(静观)花木产业谷一期项目建设,协调开通渝广高速路花木产业谷出入口,在“五一”节投入运营;规划启动项目二期建设,提档升级北碚花木产业。三是推动重庆北碚中小企业集聚区(三圣)产业园建设。2024年完成园区一期54亩约5万方厂房和研发大楼,以及配套市政道路、连接道建设;做好园区农产品、食品加工专项产业项目招商工作,引进区内外食品企业入驻;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深化与西南大学合作共建研发基地。
(四)推进综合改革
精准发力推进综合改革。一是加快制定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指导性文件,布局谋划改革任务,组建区级、镇级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综合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积极创建市级强村富民综合改革示范村2个,打造一批最佳实践,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三是健全区、镇街、村三级互通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落实交易品种、程序、规则“三个规范”,强化服务、监管“两个覆盖”,推动城乡要素高效配置。找准突破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强化“村庄经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方式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二是锻造人才队伍,支持强村公司专业运营,鼓励聘用职业经理人或委托专业经营管理团队运营管理,实现带头人跨村共用、后备力量跨村共育、各方人才跨村共聚。配合开展“千人千岗助力乡村振兴暨大学生留碚创业专项行动”,提供优质就业见习岗位,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留碚就业创业。三是优化利益联结,探索“强村公司+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优化完善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集体经济增收,实现“村村成股东、村村有分红”。
(五)助力融合发展
一是推出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做大文旅项目增量,持续搭建文旅产业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区文旅公司、区农发公司、区新城公司等区属国有公司的资源优势,重点跟进天府影视产业园、静观斗兰花木、袁家村偏岩古镇项目、金果园项目、缙云山民宿产业群等重大文旅产业项目招商落地。加快推进“中国康城·重庆森林”高端康养项目、华润怡宝等重大项目签约落户。二是优化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农业产业景观化、旅游设施标准化,整合乡村产业、旅游、文化等资源,重点开发“1小时交通圈”微度假项目,探索推出10大乡村休闲景点,不断优化完善“百年乡建路”等10条特色游线,新推出4条以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以缙云山、北温泉、金刀峡、自然博物馆等核心景区为引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速形成城依景、景融乡、乡伴城的空间形态。完善基础设施、合理规划游览线路,打造溪降等特色IP,联动偏岩古镇、东升村、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点,动静结合,打造“周末亲子游”、“离城二日游”等旅游产品,集中连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此复函已经张建军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6月6日
(联系人:何福,联系电话:68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