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成委员:
您提出的《再次呼吁北碚应优先发展特色农业》(第106号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北碚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呼吁,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现状
北碚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尤其是2012年以来,我区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发展势如破竹,蔬菜、水果、花木、渔业等产业标准化基地从几十个,发展到今天的200多个,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这些成绩都是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的结果。从2013年以来,我区每年争取市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市级特色效农业发展资金、蔬菜专项发展资金等都在3000万元以上,大大改善了我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
2012年8月,北碚区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北碚府发〔2012〕79号),旨在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着力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意见》明确将蔬菜产业、特色林果、优质花木、生态渔业作为北碚重点发展和支持的有特色效益农业,并决定“从2013年起,建立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发展基金,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额度为每年1500万元,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良种推广、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加工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创建及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贴息等方面的补贴和奖励。”
“十三五”期间,全区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积极争取国家、市级财政资金,同时积极配套区级发展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到2020年,新(扩)建蔬菜(含食用菌)标准化基地6个,培育蔬菜龙头企业2-3家,全区蔬菜年产量达到35万吨,年产值达7.7亿元;保持花木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年产值达3.5亿元;新(扩)建林果标准化基地9个,每年新增果树种植面积800亩,全区果树种植面积达4.5万亩;新(改扩)建柑橘良种育苗基地5个,全区柑橘育苗基地面积达1500亩,年产出优质柑橘果苗(含枝条、接穗)2000万株以上,着力将北碚柑橘果苗打造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品牌;改(扩)建休闲渔业标准化基地3个,大力发展厚颌鲂、中华倒刺鲃等嘉陵江名优鱼,全区生态渔业养殖面积达4400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粮经作物面积比达30:70,特色效益农业产值达95%以上。
二、关于开发名优农产品,进一步发展好特色效益农业的建议
(一)关于“依靠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先进技术,发展好抗病毒优质柑橘苗木,建立水果深加工企业”的建议。北碚区依托西南大学和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柑橘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柑橘良种育苗产业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区培育柑橘育苗企业10多家,其中规范化育苗企业5家,重庆市定点育苗企业3家,年平均生产柑橘良种苗木约1500万株,占全国柑橘良种苗木年供应量的10%,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柑橘良种苗木生产基地。目前,我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柑橘)繁育基地。为利用好这块牌子,北碚区委托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编制《重庆市北碚区区域性柑橘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总体规划(2018-2023年)》,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努力打造全国先进、世界一流的柑橘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预计到2020年,我区发展柑橘育苗产业基地5000亩以上,年产优质柑橘种苗3000万株以上,不断提高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北碚区还将与西南大学进一步深化合作,利用柑橘研究所的优势,打造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中国柑橘博览园,发展优质柑橘种植观光展示基地3万亩以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小果苗、大产业的引领作用。
(二)关于“借助西南大学的魔芋加工技术,选种优质魔芋”的建议。魔芋是唯一可大量提供优质膳食纤维的作物。我区西南大学魔芋科研团队是我国魔芋行业兴起和发展最核心和权威的科技支撑单位。目前该团队以魔芋种质资源评价创新、配套栽培加工技术的研发为基础,并通过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因魔芋是喜阴作物,夏季不耐高温,我区不是鲜魔芋原料产出的核心区域,仅可在高海拔山区林地进行分散性的栽培,因此不具备鲜魔芋粗加工的原料供应条件。通过校地企合作,我区积极参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性试验,在龙凤桥街道建成一个魔芋新品种试验田块,下一步将加强与西南大学魔芋团队、重庆西大魔芋生物科技公司的合作,进行后续魔芋功能性食品开发,促进北碚魔芋终端消费市场发展。
(三)关于“发展优质枇杷产业”的建议。西南大学梁国鲁枇杷是由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果树重点实验室以梁国鲁研究院为首的专家团队选育出来的枇杷新品种,目前,经品种鉴定和示范推广的品种包括“华白一号”、“金华一号”、“改良冠玉”以及三倍体无核枇杷“国玉”。目前,经过示范推广,比较适宜北碚发展的枇杷品种主要是“华白一号”白肉枇杷。2015、2016年,通过新品种转化,先后在北碚区歇马街道农荣村、三圣镇卫东村等地发展枇杷种植基地1500多亩。
枇杷适宜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坡土地种植,北碚区多丘陵、平坝土地多为基本农田。在今后的枇杷产业发展中,主要以半山坡土耕地或林地作为推广种植基地,科学的利用好、发展好枇杷产业。
三、关于“建立水果深加工企业、发展花卉加工技术及食品贮藏与加工技术”的建议
(一)关于“建立水果深加工企业”建议。农产品加工业一直是北碚农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但随着农业产品的不断丰富,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一些残次果品的剩余,也不断促进着水果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葡萄、桃子等产业。区内的葡萄和桃子种植大户,应用食品贮藏与加工技术,将水果的残次品或是商品价值不好的产品进行发酵,加工成葡萄酒,或是进一步蒸馏,加工成名贵白酒——白兰地,这些都是作坊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
被别不适宜建立规模化加工企业的制约因素:一是北碚地理位置决定着适合发展适度规模的观光采摘型都市农业;二是发展水果深加工企业需要健康有序的产品来源,北碚没有大规模发展柑橘等水果的土地资源;三是水果加工型企业多建立在原产地北碚不是水果加工企业选址建厂的最佳位置。
(二)关于“发展花卉加工技术”的建议。北碚花木发展多以园林绿化树木为主,作为鲜切花仅有腊梅等少数品种。北碚区依托种花传统优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做“花”文章,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目前花木种植基地6万亩,生产从业人员达5.8万余人,年产值超过5亿元。作为重庆市惟一的“中国花木之乡”,北碚区静观镇早在南宋年间就开始了花卉种植,并以其桩头、盆景、根雕、蟠扎成为全国五大花卉艺术流派之一的川东花卉艺术的发祥地。花木生产业主利用黄角树、银杏、罗汉松、黑塔子、杜鹃等花木,将其加工成盆景以及其他工艺造型,大大增加了其产品附加值,其产品远销上海、广东、福建等地。
作为鲜切花的腊梅花,在盛花期除了供应当地市场外,也引进了深加工技术。通过加工,制成腊梅花茶、腊梅花精油、腊梅香水、腊梅护肤用品等,而且价格不菲,深受市场欢迎。
四、进一步加强特色效益农发展的措施
在今后的特效益农业发展中,我区将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科学引导,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好传统品牌,发展品牌蔬菜、品牌水果,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加大力度做好水果果苗产业发展,推广蓝莓、草莓、沃柑、雅柑、明日见等名优品种,形成“少而精、特而优”的产业布局,最终形成鲜明的地域品牌,实现专业化、标准化的特色产业,打造高效的产业格局。在特色上“做文章”,牢固树立“你有我早,你早我特”的产业发展观念,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利用柑桔研究所和西南大学的科技优势,转化一些适合北碚发展的新品种。二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技术指导,建立西南大学、北碚区农业委员会、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以及水果种植户的技术人员为一体的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应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重点支持农业大镇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以点带面,发展几个具有特色的农业产品。三是做好跟踪服务,以项目为为抓手,引导产业发展。优先扶持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名、优、特产业。通过项目申报,引导业主发展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食用菌、晚熟柑桔——明日见、休闲观光型——草莓、樱桃等)。控制生产效益低,相对过剩和饱和的产业。在项目申报上,对待生产饱和和过剩的产业,采取减少扶持、暂停扶持或不再扶持。坚决不扶持没有主导产业的企业或低效、低产的产业,逐步优化产业结构。四是进一步扩大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业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农业”,建立北碚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体系,把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真实、准确,逐步建立起北碚区特色效益农产品的绿色有机信誉,实现品牌化、标准化生产,向绿色、有机要效益。利用互联网+农业,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逐步的实现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并且还将促进特色农产品走向“高端”发展路线。
此复函已经尹琼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求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2019年5月13日
联系电话:68867682,15123815810
联 系 人:刘艳梅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