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226号
提案的复函
杨华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提案》(第226号)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对于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经与区卫生健康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传导防控压力
按照《北碚区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落实各单位工作职责,形成综合防控近视工作合力。区教委与各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继续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明确了学校工作职责任务和目标,传导防控工作压力。建设健康及危险因素监测网络,开展近视率核定、视力健康管理平台建设、视力健康教育,推动近视工作评议考核,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近视基本状况及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通知》(北碚教办〔2020〕36号),持续开展宣传普及、体质提升、规范用眼、课间护眼、定期检测、视觉环境保障六大护眼行动。
(二)多方着力,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区教委与区卫生健康委协调配合,不断提升综合防控能力。一是着力学校卫生人员的配备。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比例达到100%,在现有基础上,招聘和引进卫生专业人员充实卫生保健人员队伍,进一步优化专兼职保健教师结构。二是着力提升专兼职保健教师能力,开展学校专兼职保健教师培训。三是拓展卫生人员资源。充分发挥好卫生副校长及辖区医疗机构的作用,开展眼科专业医生进校培训和防控知识宣讲活动。
(三)加大投入,改善学生视觉环境
我区每年设立体检、结核、近视、常见病防控、营养改善计划、垃圾分类、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项经费,有效推动学校健康工作。坚持把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重点解决教室课桌椅照明不达标等学校教学与生活卫生基础设施问题。采购符合有关标准的教室照明设备和课桌椅列入新校建设计划。有序开展学校视觉环境监测,学校教室照明、教学设施和条件不达标的逐步进行改善和改造,优化学生的视觉环境。
(四)加强宣传,提高视力保护自觉性
我区积极组织开展近视防控科普宣传,不断提高视力保护自觉性。充分利用区级以上媒体平台,在公交、轨道交通站台投放宣传栏;抓好学校健康教育主阵地建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月至少开展1次视力保护教育,开辟近视综合防控固定阵地,建立近视防控知识宣传角,在校园内张贴爱眼护眼宣传标识、宣传画,在宣传栏宣传护眼小知识,在每个教学班级内显著位置悬挂眼保健操挂图和远视力表,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营造爱眼护眼氛围;抓好家校共育,将近视防控相关内容作为家长会的重要内容,提升家长护眼意识,向家长发放《近视防控告家长书》,明确近视防控家庭责任;依托区近视防控中心,持续开展专家进校园宣讲活动。
(五)加强监测,提高视力保护科学性
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和区级、校级近视防控信息系统,跟踪学生视力变化,开展近视防控科学指导,落实防控措施。区教委配合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以抽查方式开展了学生常见病监测,通过监测,掌握了学生近视状况及存在的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依托区近视防控中心,全区统筹,智能化开展视力监测工作,保证检测质量和信息安全;为学校配发视力灯箱和挂图,构建起全区学生视力筛查、学校定期检测、家长适时检测的三级联动学生视力监测体系。
(六)加强管理,提高视力防控实效性
学校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高中阶段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学校和家庭均制定学生在校、居家一日作息时间安排表,规范孩子的作息,教育孩子不熬夜,保障睡眠时间,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8个小时;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工作时要主动控制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中小学校严格落实眼保健操制度,树立“无活动、不课间;无远眺、不课间”的意识,每堂课课间休息,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组织和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或远眺,鼓励学生练习眼球转动操,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小学校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3—6岁儿童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推进课后、周末、寒暑假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并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确保学生在家期间体育锻炼时长;结合季节、学龄阶段特点,合理调整制定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食谱,让孩子多吃维生素A和维生素C含量高的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学校每日食谱中,包含至少一种护眼菜品。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少吃糖、不挑食的良好生活习惯。
(七)加强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从2020年起,每年评选和建设一批特色学校,旨在总结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区树立一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先进典型,引领和推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近视防控工作,全面提升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贯工作。学校要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配齐配足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开齐开足上好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健康教育课程中视力保护、近视防控等知识内容教学,向学生进一步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提高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做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积极取得区卫生健康委的支持,组织区内医疗机构、眼科专家针对性干预学校,面向师生,通过专家进校园,发挥卫生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眼科、视光学、疾病防控、中医药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作用,以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深入开展学校卫生标准宣贯,专家进校宣贯每年不少于1次,发放学校卫生标准宣传材料每年不少于1次。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为其开具个人运动处方和保健处方,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
(二)改善视觉环境。配合卫生健康委以抽检的方式对学校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整改。在卫生健康委的技术支持下,采购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和坐姿矫正器,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切实改善学生阅读、书写用眼环境。
(三)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建立健康档案。配合医疗机构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严格落实每年一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配合卫生健康委确定的视力监测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2次视力监测。各小学要接收医疗卫生机构转来的学前教育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年级变化实时转移、更新。
(四)综合利用学生体检数据,进行个人干预与学校群体防控。开展视力分段管理,重点加强裸眼视力为5.0及以上学生的检测管理,建立班级管理台账,跟踪学生视力变化,落实防控措施。认真分析本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变化情况,并以检测数据为依据,评价、完善学校的视力不良防控工作。
(五)规范诊断治疗。在市九院、区中医院开展近视防治医疗服务,按照《近视防治指南》等诊疗规范,进行科学验光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按照诊疗规范进行矫治。对青少年近视患者应充分告知疾病的危害,提醒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或降低危害。制定跟踪干预措施,检查和矫治情况及时记入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
(六)加强医护人员和学校专兼职卫生人员培训。各级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设备,配备医护人员,并建立科学的培训及考核制度,不断加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学校应加强学校专兼职卫生人员培训,掌握准确的近视防控知识、监测技能。
(七)加强考核。落实区近视防控工作责任书职责,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和学校内涵发展专项考核,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学生视力水平、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对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
此复函已经杨平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2022年5月9日
(联系人:姜永钱,联系电话:68860332、189837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