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区北碚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22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1-07-01

任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议搭建应用型研究项目平台提升我区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案》(第221号)收悉。经与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入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培育各类创新主体,着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了较大进步。

一、近年来区科技局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2019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4.4%,居全市第一;拥有科研人员11833人,居全市第四。全区形成了电子信息、汽摩及零配件制造、装备制造、仪器仪表、材料以及医药制造六大主导产业,市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智能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相继落户。截至去年底,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5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突破1400家,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纳税额34.72亿元,占全区纳税总额57%;大数据智能化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1%。

平台建设方面,我区目前拥有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等高等院校4所。有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材料研究院、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重庆分院等科研院所6家,培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4个,引进建设重庆华悦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浦洛通基因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一批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累计达150个,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在实体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区科技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区专利成果稳步增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0.8件,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0.3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项,市级奖励36项。技术合同交易2091项,成交金额6.6亿元。其中,西南大学关于东莨菪碱的三项专利成果以1000.77万元作价入股成都上交致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我区首例作价上千万入股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案例;中科院重庆分院在石墨烯、人脸识别技术等领域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10家石墨烯企业以及下游应用企业;重材院围绕测温、磁性及传感器敏感材料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出新产品60余项、首台套20余项,成果转化累计收入35.5亿元,实现利润5700万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区科技创新能力短板突出,企业重大原创性成果、高端核心技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重大新产品5个,仅占全市总量的1.2%。同时,企业专利数量少,有效发明专利1092件,仅占全区总量的43.4%,专利产品利润率4.5%,全市排名第28位。

二是科技创新平台有待加强。我区企业研发机构数量少、层级低。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仅有31家,占比为13.83%,有研发活动的为92家,占比41.07%,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独立法人研发机构仅有13个。此外,我区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公益性质的中试小试、技术熟化、成果育成的设施和基地,且从事研发服务、人才引育、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数量较少,目前全区登记在册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不足15家。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较弱。我区部分产学研合作缺少实质性内容,现有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校企双方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及信息交流和技术中试熟化平台。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发挥不明显,尚未起到校企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2020年全区技术合同总量322项中,院所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的仅18项,金额不足230万元。

三、加强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措施

根据区委、区政府新一轮工作安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区科技局将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支持科研平台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加快打造技术对接与成果交易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交易”为重点,打造专业的技术成果交易线上平台。与国内外技术交易市场和数据库服务平台对接,实时发布科研成果、专利技术、专业人才、创新团队、技术需求、技术交易等定向服务信息,开展技术交易线上服务。探索建立技术成果线下对接与交易平台,设置综合服务、成果展示、技术交易等实体服务空间,集中展示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常年举办科技成果交易对接会、信息发布会、项目路演、科技培训等,打造国内一流的技术成果线下交易服务空间。

二是加快打造关键成果中试应用平台。破解重点科研成果的转化瓶颈,解决实验室成果工业化生产成熟度较差等问题,加快落实产业化中试基地用地,切实加强科研成果向生产转移的“中间环节”,补齐科技成果到最终产品之间的断链,缩短科研成果商品化周期,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按照“有限目标、重点扶植、带动其他”的原则,对基础好、前景广、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创新主科研成果,给予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支持,先期支持建设以农业科技、智能传动与控制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为核心的工业试验性基地,后期拓展至生物技术、机械制造、环境保护等领域。加快完善中试放大、成果转化、验证测试等环节的中试服务,提升中试基地成果转化与承载能力,加强配套支持。

三是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健全成果转化贡献认定政策。科学合理认定成果转化贡献,坚持以科创人员和企业为贡献主体,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管理人员或机构给予相应奖励。加快建设具有合法资质的知识产权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备选库。完善成果转化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和积极性,加快构建“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服务支撑、智力支持”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设立科技开发与奖励基金,对于科创成果在碚转化率高、贡献度高的科创主体,在建设用地、人才引进、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激励。

此复函已经王冬妮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科学技术局

2021年6月22日

联系电话:68317101

联 系 人:蔡  涛

邮政编码:4007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