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至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启动养生文化保护传承 助推缙云山生态修复综合提升的建议》(第262号)已收悉。感谢您对北碚区文化旅游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一直以来,我区都十分注重对缙云山的保护,尤其自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突出问题作出重要批示以来,我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保护自然、保障民生”方针,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推动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关工作,至今已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拆除各类建构筑物46.2万平方米,栽植花卉苗木68.4万株,覆土复耕复绿12.7万平方米,开展生态搬迁试点,签订生态搬迁协议203户、520人,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巡回督导组、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等国家部委的充分肯定,综合整治成效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第一时间栏目,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中央权威媒体20余次给予宣传报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加大缙云山产业引进力度,开启缙云山综合提升新篇章。尤其是新冠疫情过后,人民群众对生态旅游、康养旅游将会有更大的需求,缙云山生态环境优良,区位交通便利,有道家文化、温泉文化等多重优势,有打造成为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基础条件,您提出的“养生文化保护传承”建议正当其时。结合您的建议,我们拟从如下方面推动相关工作。
一、建议将“缙云山道医养生”等非遗项目列入缙云山规划,确立“缙云养生文化名山”为规划主题
“缙云山道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我区重要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2009年,“缙云山道医养生”成功申报重庆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成为我区唯一一项市级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2年,《缙云山道医养生》在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已纳入三峡库区综合保护的体系框架中,长期以来予以积极客观地宣传和支持。2017年,我区对“缙云山道医养生”历史渊源、基本内涵、文化价值、传承体系、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整理,完成了近5万字的《天一生水——缙云山道医养生文化研究》。2018年,我区完成缙云山地区近现代重要史迹、寺观等7个类别的现状调查,形成了《缙云山文化资源》汇编,深入挖掘“缙云山道医养生”的内涵和价值。2019年,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在持续巩固提升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生态康养、研学探秘、体育旅游、人文旅居”等功能,启动了缙云山综合提升新篇章“1361”行动计划,即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为蓝本,编制缙云山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文旅产业提升3个专项规划,目前各类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中,规划编制完成后将进一步盘活缙云山生态、非遗等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对生态、民生、文化、产业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将“绿水青山”更有效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对“缙云山道医养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人文养生资源的保护传承,争取列入正在编制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非遗项目中养生文化的理念及传统技能,挖掘“养生文化”,倡导“健康养生”的理念,更好地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对文化多元化多层次的新期待新需求,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关于养生类中药材种植事宜
缙云山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直以来都倍受市、区两级政府重视,“缙云山养生”非遗项目所包括的养生类药物的种植和利用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也具备指导缙云山周边街镇实现从农作物种植向经济附加值高的养生类中药材种植的转轨,有利于丰富缙云山养生文化的资源,有利于促进“美丽乡村、养生社区”的建设。缙云山生态整治中,已对山上、山下的农业种植有规划设计,中药材种植是其中之一。同时,还包括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布局,以达生态多样性和景观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同的要求。考虑到中药材的特殊属性,特别是中药材生长成熟后,进行采收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故可以将中药材种植放到缙云山周边区域,目前,澄江镇北泉村正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建设“一馆三园”,即建设融养生服务+中药科普+中医文化于一体的养生体验馆,以及中药材种植园、以脆红李园为基础的无公害果蔬园和岩石公园,不仅可以促进缙云山生态保护,还能带动缙云山康养产业发展,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关于采取政策及资金扶持的方式,建设“缙云山竹海养生公园”、“缙云山养生非遗项目博展中心”和“缙云山康养中心”项目
缙云山资源富集、禀赋独特,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各类保护性政策多重叠加,文化旅游项目的设立,需在适当的点位进行符合空间规划和一定强度的建设,不仅要考虑到文化价值,更要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缙云山作为长江中上游地区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和物种基因库,有国家级保护珍稀动植物60余种,生态保护与科研价值很高,为进一步传承保护缙云山生态文化,已将“缙云山生态文化博物馆”纳入“百馆之城”的建设计划。
提案中所提及的“养生公园,非遗博览中心,康养中心”等项目建设,首先要在缙云山整体文旅产业提升规划框架下,进行可行性论证,其次,还应充分考虑到缙云山优质资源匹配项目的多元性,可采用招商引资加公益投入的方式引进,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打造未来重庆都市人群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收获“金山银山”。我们会充分发挥缙云山养生资源优势,促成康养项目的落地。一是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推进中医药养生养老与旅游融合,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以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支持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建设一批养生养老主题酒店、主题街区、主题乡村以及养生养老连锁机构。依托缙云山森林、高山、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和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医疗机构、中药生产企业,大力开发中医药观光、文化体验、特色医疗、养生体验、疗养康复、美容保健等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品,促进各业态融合发展。二是大力开发温泉康养旅游。推进温泉健康养生与休闲度假相结合,做优做强“恒大温泉康养小镇”,“国际温泉谷康养示范基地”等项目。发挥温泉康疗、养生等功能,延长温泉旅游产业链。推进温泉泡浴保健养生与中医药、茶道等传统养生文化相融合,丰富产品和服务业态。下一步,北碚区会继续加强对康养产业业态的引导与支持,发挥缙云山养生文化资源禀赋,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康养方向,以市场带动项目建设、产业发展,逐步彰显缙云山康养特色,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
此复函已经寇韦弦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0年6月9日
联系电话:63225850
联系人:邓静薇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