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注重街镇文化建设和保护塑造北碚小城镇文化特色的建议的提案》(第115号)收悉。感谢您对北碚区文化体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经(与区旅游局、区规划分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提案中建议:各街镇要明确各自文化定位,用文化特色滋养小城镇发展。
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北碚区的宝贵财富,也是北碚区科教文化高地建设的坚实依托。北碚文化资源包括了灵秀的自然山水文化、绵长的民俗风土文化、醇厚的乡村建设文化、兴盛的抗战救国文化、繁荣的公共群众文化等,还有繁多的文物文保项目,都分布在北碚区17个街镇。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四年里,北碚区文化委对17个街镇的特色文化项目进行了打造,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品牌,一是打造非遗品牌,加强文化与教育融合。推进非遗进校园,成立了复兴镇中心校儿童线描画、澄江镇小学板凳龙、歇马镇晏阳初中学泥塑等6个非遗传承工作室,让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发展地域特色文化,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如静观镇依托“中国花木之乡”、“中国腊梅之乡”特色乡村旅游建设,打造了“腊梅文化旅游节”,至今已连续举办15届,年均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金刀峡镇连续8年举办“消夏文化艺术节”,活动将文艺展演、歌唱比赛、写生作品展销义卖及旅游、美食、农俗体验等有机结合,在丰富群文生活的同时也带动了文化消费,下一步还将争取建成朝阳街道新房子文创街区、十八厂体验商业街区、金刀峡特色文化小镇、澄江动漫小镇等特色文化休闲街区和特色小镇,进一步充实提升丰富各街镇的文化内涵。
提案中建议:保护修复文化遗迹,防止传统文化脉络断裂。
近年来,北碚区文化委坚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先后对全区部分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了保护修缮。对汉藏教理院、生物研究所和金刀峡禹王庙进行了修缮,在近期又将对逊敏书院的保护修缮进行立项,对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进行消防设施改造等。下一步,将以重庆自然博物馆为中心,提档升级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等文博场馆,打造嘉陵江三峡抗战遗址群和特色博物馆群,形成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加大偏岩古镇和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保护和开发力度,做好传统民居、名人故居、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结合我区地域特色,建设文化特色小镇。并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升级培育,加强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和校园传承,构建非遗活态传承体系。
对于提案指出的歇马抗战文化遗址等历史建筑的修缮问题,我委非常支持,但由于现处于私人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由所有人负责修缮、保养。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帮助”。如果需要修缮,应由文物所有人向北碚区人民政府报告,由北碚区人民政府派遣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后决定是否出资进行修缮。
提案中建议:强调规划建设中文化特质的体现,提升建设品味。
目前,北碚区规划分局正在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同时大力推进同兴传统风貌区、北碚老城传统风貌区、偏岩历史文化名镇的相关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在有关镇规划修编和村规划编制中充分发掘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结合自然资源禀赋,统筹城乡平衡发展,提升北碚区可持续发展力。
提案中建议:注重文化与旅游的渗透与结合,发挥小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纽带作用。
一是北碚区文化委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富有北碚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开发相关创意文化产品,设计纪念文化衫、寻味北碚文化旅游手绘明信片、百菊图丝巾和手机壳、北碚手绘文物景点笔记本,《四世同堂》系列搪瓷杯等20余项文化衍生品,同时还开辟了具有四世同堂纪念馆文化特色的“多鼠斋文化休闲苑”的旅游配套产业。同时,各街镇也充分挖掘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景点,例如金刀峡镇举办“消夏文化艺术节”,静观镇举办“腊梅文化艺术节”,澄江镇举办“美好生活,睛彩澄江”旅游推广活动等,在陵江社区、新房子社区、和源社区等多个社区开设陵江书场、“贺家拳”、“儿童线描画”、“瓷刻工艺美术社”等“非遗”创作室和展示室,打造培育非遗传承人,传承民俗文化,推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特色艺术的传承与普及。在每年2次的北碚缙云文化集市上,北碚区各街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场展示剪纸、布艺、瓷刻、蜀绣、烙铁画、五谷粮食画等作品,对北碚文化旅游进行宣传。二是北碚区依托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两年举办一次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间艺术迎春汇演,各街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植根于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活动,接地气、有人气的利用各个传统佳节,在偏岩古镇戏台等场所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等走上舞台,增添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氛围,丰富休闲旅游活动,吸引游客的到来,实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三是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优化传承人群年龄阶层和结构,增大中青年传承人比例,提升传承人业务技能,鼓励民间艺人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或传习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活动。并以本土的传统特色文化为基础,依托项目,引导实现非遗产业聚集化发展,建立完善的鼓励和激励机制,力争产生非遗项目规模经济效应,吸引城市文化精英来碚发展。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注重街镇文化建设和保护塑造北碚小城镇文化特色,积极指导各街镇充分利用北碚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文化创意元素,大力开发具有北碚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线路,推动休闲生活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休闲文化。
此复函已经欧阳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征求意见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委员会
2018年5月29日
联系电话:63225850
联 系 人:邓静薇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