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城市管理局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72号建议的复函
日期:2023-06-12

赵铭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道路停车与行车矛盾的建议》(第172号)收悉。经与区发展改革委、区城乡住房建委、区公安分局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道路停车与行车矛盾属于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之间的矛盾,路内停车是为了短时解决突出停车矛盾临时占用道路通行资源设置的车位,设置不合理就会影响车辆通行。近年来,我区严格控制路内停车位的数量,老城和城南区域道路对路内车位的承载量已基本饱和,交通状况无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我局不再考虑老城和城南范围内施划路内停车位。因经济拉升不力、川渝警务联动、社会呼声等因素,我区当前的交管执法频度和强度较之前有所下降;因警力不足的原因,区公安分局在部分道路设置了物理隔离设施,实施人车分流,确保行人通行安全,所有通道距离均大于消防车辆最大通行距离。

停车问题是一个系统、综合、全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力量一起从多个方面努力,经历较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实现明显的改观。为了客观全面地向市民群众反馈我区在解决停车问题方面开展的工作,我局将近年来开展的停车管理工作向您作一个详细的汇报。希望能在您与群众联系时得到更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作为静态交通和动态交通的参与者,共同创造文明的出行环境。

截止2023年4月,我区机动车保有量18.9万辆,其中小汽车12.6万辆,载货车0.8万辆,大客车0.3万辆,摩托车5.2万辆,同比增速7.9%。2021年、2022年我局连续两年对全区停车设施进行了基础数据普查,两年的车位保有量分别为20.3万个和23.2万个,年度增速14.3%,高于机动车增速,其中公共车位由2021年的0.95万个增长至2022年的1.24万个,年度增速30.5%。车位增速高于车辆增速,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问题。

近两年我局对停车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比对,发现我区停车泊位总体上供给充足,但在区域分布、组成结构、停车习惯、执法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停车问题始终存在,影响我区整体交通状况。

一是车位分布不均衡。我区的停车位主要分布在北温泉、蔡家、歇马、水土、复兴5个街道,占总车位的79.4%,而天生、朝阳、龙凤桥3个街道人居密集,车位占比仅7.7%,车位分布不均衡是市民在居家生活中感觉停车难的根本原因,需要长期布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是车位组成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惯例,配建车位、公共车位、路内车位供给率为80%、15%、5%,才能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我区目前公共车位占比5.34%,路内车位占比2.07%,远远满足不了市民对公共车位的需求,是市民在社会活动中感觉停车难的主要原因,需要加大公共类停车资源的供给才能逐步缓解。

三是文明停车未形成习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市民的物质生活,但养成良好的停车习惯非一朝一夕。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市民不管出行远近、不管目的地停车状况如何都驾车出行;在停车资源充足的区域,因为节约停车费、就近方便、跟风停放等原因,部分市民违章停车人为造成停车乱、停车难;在停车资源紧张区域,道路上见缝插针、不顾他人并行停车等行为造成车辆出入困难,通行困难。

四是执法管理未全方位覆盖。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各行业呼吁柔性执法以加快恢复生产;川渝交通执法联动,降低了违章停车成本;执法和管理未全域覆盖,乱停车、行车难向执法管理薄弱区域流动,背街小巷停车、行车问题较突出。

停车难、停车乱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多部门联动,才能实现改变。从2021年开始,我区各职能部门从规划、建设、管理、宣传等方面着手,摸排全区主、次、背街道路324条,建立问题台账65个,采取“一路一策、逐点攻坚”的战术,已消除停车问题34个。缓解了正码头、滨江路、西大附中、新房子社区、燎原这区、新石坑还建房、城南中医院、老城步行街、万达广场、月亮田、城北市场、三溪口美食街等点位的停车难问题。我区因停车引发的交通状况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一是宏观调控人居密度,均衡区域停车需求。近年来,我区按照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思路,不断推进异地安置旧城改造,引导老城居住人口向社会服务及设施更加完整的新城区流动,降低老城区的人口居住密度;通过商业业态调整引导商户和消费人群向新城集中,在宏观布局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均衡新老区域不同的停车需求

二是开展停车数据普查,准确掌握停车家底。2021年7月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我区动员各街镇、社会、停车管理单位,出动1200余人次对全区停车设施进行全面普查,摸底全区停车状况,当年普查停车场748个,停车位20.3万个。2021年的停车普查是我区第一次停车基础数据普查,因经验问题,第一次普查采集数据较少,对停车决策缺乏有效支撑。2022年9月至11月,为了更精准掌握停车数据,我区进行了第二次停车设施基础数据采集和更新工作,共采集855个停车场、23.2万个停车位及其相关数据,对停车问题的分析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是严格执行配建标准,保障居家停车有位。1994年至2012年,住宅区车位配建标准为0.34个 /100m22012年调整为0.34-1.0个/100m22018年《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车位配建标准改为以户为单位大于200m22.5个/户配建;100m2200m21.5个/户配建;小于100m21个/户配建;保障类住房按0.8个/户配建近年来,我区在规划审核中严格落实《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配比标准,配建车位数量高速增长,市民居家停车的需求逐步放缓

四是加快公共车位供给,确保出行停车无忧。配建车位大多位于封闭小区内,路内车位因其占用道路通行资源收费标准高,均不利于用来缓解市民出行期间的停车难问题。2018年我区开始大力新建公共停车场,至2020年建成缙云清逸(自然博物馆)、小西湖、文林路、滨江路、状元小学、江北中学、歇马金鼎、歇马人和等多个公共停车场,增加公共车位2500余个;2021年,我区开展停车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梳理闲置地块,结合道路改造工程,在七一桥头、新石坑还建房、新房子社区、天生桥社区、蔡家兼善中学等位置新建公共停车场,增加公共车位1377个;2022年结合全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要求,我区党政齐推、多点发力,全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全年在文星湾北桥头、原北温泉镇政府、方山境、老城原卫生局、龙凤桥火车站等区域新建公共停车位2711个,位列重庆市前列。今年,我区以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市场为锚点,锁死群众反映突出的停车问题,按照规模小、投资少、见效快的要求开展小微停车场建设,一季度建成水土老街、歇马缙南商城、城北菜场等小微停车场6个,增加公共车位219个,排全市第16位。二季度已在西大附中、两江西附、文星湾六巷、歇马公租房等区域建近1000个公共停车位。全年预计在四老区域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切实缓解市民关注度高的出行停车问题。

五是加速施划路内车位,优先化解突出矛盾。设置路内停车位时间短、见效快,是短期内解决突出停车矛盾的重要手段。龙湖紫云台小区建成后,小区车位近4000个,却没有公共停车位,商户和外来车辆停车困难,后经多方协商,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前提下,施划路内车位300余个,一举解决紫云台的公共停车问题。2021年,我区路内停车管理运营权由区城管局移交到缙融公司,并根据路内停车设置方案,在全区范围内施划车位4150个,后因道路通行状况变更,撤除车位1000余个。2022年,区新城公司根据城南步行街消费停车需求,在商圈周边施划路停车位94个,方便市民就近停车。2023年,区蔡家公司对路内车位设置广泛征求市民、商户和企业意见,经过多个部门反复修改后,确定了蔡家园区路内车位设置方案,一期预计增设路内车位1600个,并全部实施智能收费管理。

六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小区停车环境。老旧小区因建成时间早,无规划车位,停车问题突出,属于急难愁盼问题亟待解决。为逐步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问题,我区结合旧城改造、老旧小区升级等项目,全力整治老旧小区停车痛点2018年至今,在煤安厂小区、水汶厂小区、王家湾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通过拓宽道路、合理利用空地、荒地,为小区居民零星增加200余个公共车位;朝阳正码头旧城改造,打造人居环境的同时,我区回赎体育馆地下空间,增加生态停车位,一举增加公共车位600余个,下半城停车投诉趋零,停车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新房子社区在升级改造工程中,梳理地块权属,通过居民自治,合理利用原重纺五厂遗留资源,一举解决新房子社区居民的停车问题。

七是推进智慧停车建设,从智能向智慧转变。智慧停车系统是在停车智能化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向市民推送停车位静态、动态数据,有利于提高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压力。我区小区车库和公共停车场已基本实现车牌识别、自动计时收费,路内停车位于2018年开始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应用低位视频桩80余个,高位桩100余个,地磁+POS机800余个,手持POS机2000余个,具备智慧停车实施条件。今年年初,市城管局委托城投金卡公司开发的智慧停车系统上线,系统面向公众的数据接口17个,包括停车点位、车位数量、管理单位、收费标准、投诉电话等静态数据和空余车位、入位时间、离位时间等动态数据。我区各园城公司正在与城投金卡公司联系,协商修改数据接口,优先将满足条件的路内车位接入全市智慧停车系统,后续将逐步加大投资力度,改造已有的智能停车系统,并逐步向公共停车场拓展,扩大智慧停车系统覆盖面。

八是探索错时共享停车,盘活闲时停车资源。近年来,市民呼吁错时共享停车,我区从2018年开始探索,动员周边有公共停车需求却车位紧张的香山翠谷、沿海赛洛城、新城国际等10余个小区,白天对外开放小区车位共享停车。经过数月的运行,因小区安保、外来车辆占用私人车位、小区居民反对等原因,共享停车未能持续推进。虽然错时共享没有推广,但在共享探索中的一些做法却坚持了下来,我区行政中心、行政审批大厅等五个集中办公区在节假日向市民免费开放;满足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也在夜间有限向市民开放;九院、中医院通过与周边小区协商,让停放时间固定的医护人员将车辆停放在小区内,医院400余个车位留给就诊群众,在解决医护人员停车问题的同时,盘活了小区停车资源,缓解了群众就诊停车的问题。

九是应对收费标准变化,防范化解收费矛盾。2022年4月15日,重庆市发改委出台《关于机动车路内停放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发改规范【2022】1号),路内停车收费标准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提升,引发舆论关注。路内停车收费是政府定价,各区必须严格落实并执行市级物价标准。为防范化解路内停车收费标准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我区在新标准出台前进印了2万余份宣传资料,以张贴车窗的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在执行新标准期间,预留投诉电话,认真回复群众的质询和疑问,消除群众因收费标准调整产生的激动情绪;运营路内停车的国资公司也加强了收费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对于因资讯、疫情、人车分离等原因造成的高额停车费,各运营单位都进行了妥善的处理。目前,我区一直严格执行市级标准,路内停车率降低12%,社会公共停车场停车率增长15%以上,路内停车年度收费额与前期持平,老城车位紧张区域路内车位被长期停放、无空闲车位的现象有所减少。

十是完善公共交通网络,调节市民出行方式。根据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我区多次梳理公共交通短板和出行潮汐,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充分利用定制公交、区间公交、公交换乘、小巷公交等手段,改善我区公共交通出行环境,增加市民出行选项。区交通局积极与市轨道集团沟通,协调轨道交通发车数量和发频次问题,加开轨道交通班次,延长运行时长,满足市民对轨道交通的需求根据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接驳期间乘车困难的问题,我区在蔡家片区开通了小巷公交,解决公共交通运力不足的问题。针对两江名居、碚都家园等人居密集的区域,在市民出行和回家的高峰时段,增加发车频次、加开定制公交、开通直通车,逐步优化各人居密集点位市民的出行。

十一是因地因时制宜,规范道路停车秩序。老旧小区的停车需求集中在夜间,时段在晚7时至早7时之间,这一时段道路利用率低。区公安分局根据道路通行潮汐特点,调整道路的禁停时段,让老旧小区居民夜间有地方停放车辆。根据商圈以及餐饮消费集中区对停车需求具有时段性、区域性的特点,12条严管路段以外,区公安分局延长了其余路段在特定时段的临时停车时长对于公共厕所、自助银行等有临时停车需求的点位,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允许市民临时停车解决问题。

十二是开展文明停车宣传,助推文明习惯养成。去年我区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利用北碚电视台、北碚报、北碚手机报、缙享北碚等媒体工具,公共大屏幕、社区宣传栏、小区张贴栏宣传载体,对文明停车进行大规模宣传。开展了50余次文明停车进单位、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让文明停车、文明交通走近每一个人的身边。通过各种网络手段向市民发出《给全区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区机关直属工委发出了《给党员同志的一封信》,区教委在各中小学发出了《给家长同志的一封信》,呼吁大家文明停车。全区中、小学近年来都陆续开展交通安全、交通文明的宣传教育,部分学校交警辅导员的活动,全面树立青少年正确的道路交通安全观和道路交通文明观。

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注和关心,同时真诚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区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此复函已经我局余兵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城市管理局

                                                                2023612        

  人:廖红庆

联系电话:68289373

邮政编码:4007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