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北碚城南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建议》(第67号)收悉。感谢您对北碚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区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实现区级文图博美体“四馆一中心”免费开放和街镇级、村社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稳步发展,围绕您提出的在北碚城南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有关建议,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区级图书馆基础。北碚图书馆由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于1928年5月27日,是“全国(地级)一级图书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现馆舍面积10055平方米,年均接待到馆读者65万人次、书刊外借30万册次。2020年以来,已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实施区图书馆提档升级。在硬件上,实施二维码技术数字化改造,增设馆员工作站一体机2台、自助借还机2台,以及图书防盗系统等设备;新增文学书库书架12组,增设阅读自修区,新增阅览座席40个;正在实施多功能厅基础装修改造,将建成集学术报告、小型剧目、培训讲座、资源赏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准小型综合多功能厅,预计今年6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完成了图书馆轮廓灯饰工程升级、外墙宣传橱窗数字化改造和体感数字展厅建设,进一步提升馆内外环境,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目前,全馆免费开放面积4028平方米、免费开放服务功能20项、阅览座席数达521个。在软件上,2020年,新增纸质图书4.97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2021年,区图书馆购书经费由85万元增至110万元。目前,馆藏文献累计70.7万余册(总分馆纸质文献累计91.5万册),其中,馆藏的23种/6874册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采购了QQ阅读、畅想之星、博看期刊、新语听书、乐儿少儿绘本等多种数字资源,移动端(微信)和PC端(官网)分别提供13种、39种,供读者随时随地在线阅读、听书和下载音视频,不断满足读者的文献资源需求,竭力提升图书馆的软硬件水平。
二是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依托区、街镇、村社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构建“1+17+N”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已建成区级总馆1个、街镇分馆17个(城南2个)、社会分馆9个(城南2个)、城市书房3个(城南1个)、微型图书馆8个(城南2个),全面实现图书“一卡通”通借通还。其中,各街镇分馆均建有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位于城南的歇马街道和北温泉街道分馆藏书分别为1.8万册和0.8万册;位于区行政中心和文远路12号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分馆和后书时代社会分馆,分别以党史学习教育文献和“深阅读”推广为特色开展公益性阅读活动;位于万达广场的24小时城市书房作为文旅商融合的典范,于2020年7月建成并免费开放,占地面积88平方米,藏书3000余册,设有卡座、高脚凳、大板桌等阅览座席25个,配有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RFID安全门等智能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读者阅读,开放以来深受好评;位于嘉陵风情步行街的微型图书馆,可为读者提供现场自助借还办证服务,不断扩大的分馆布局逐步拓展了总馆在城南的服务半径。
三是促进全民阅读推广。大力推动“书香北碚”建设,精心培育“碚城同读一本书”“北碚全民读书月”“缙云文化大讲堂”“碚贝亲子故事会”和“梧桐书语”文化沙龙等全民阅读品牌,年均开展文化讲堂、图书展销、演讲比赛、亲子故事会、朗读分享会、文化沙龙、珍贵古籍展、摄影作品展等线下活动及有奖书评、知识竞答、微展览、微讲座等线上活动140余场次,其中,“碚城同读一本书”和“缙云文化大讲堂”分别获评全国“阅读推广示范项目”和“2019年重庆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积极推进全民阅读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逐步实现了总馆与分馆的优质阅读活动、服务和资源共建共享常态化,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书香幸福。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巩固提升现有总分馆阵地,加强图书选配、更新和流通,强化馆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培训,提升阵地服务效能,提高利用率;二是加快城市书房、主题分馆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依托科学城文化艺术中心和“百馆之城”建设,推动新型阅读空间在城南区域布局;三是继续深化全民阅读“七进”,促进文旅融合,打造高质量的“阅读+”系列活动。
此复函已经胡一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