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区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第161号建议的复函
魏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档升级打造北碚区全国十佳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弘扬卢作孚精神平台“兼善文化课堂”的建议》(第161号)已收悉。感谢您对北碚区文化旅游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以“兼善文化”为灵魂 推动整个北碚社区文化建设
(一)加强顶层设计。近年来,我区围绕巩固和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主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兼善”精神结合、与卢作孚爱国主义精神和教育思想结合,结合各基层社区文化的资源特色和优势,打造“一镇街一品牌”特色文化项目,首批成功打造复兴贺家拳、静观花木蟠扎、澄江板凳龙等社区文化。
(二)强化制度保障。2015年,区政府办出台《北碚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工作方案》,推动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跨部门、跨领域的共建共享和融合发展,并明确提出“深化文化志愿者服务项目,发挥高校志愿者服务作用,打造‘兼善文化课堂’暨‘爱故乡文化促进会’志愿服务载体,在社区(村)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基地”的具体目标。
(三)深化实践活动。2021年“兼善文化课堂”在龙凤桥街道龙车村、龙车寺小学,蔡家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东阳街道天府民居南北社区,朝阳街道新房子社区、大明社区、天津路社区、北碚区社区教育学院,天生街道西南大学南社区等多个城乡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创办了重庆创意生态市集、生态农场、生态堆肥环保酵素、绿色美好生活美万家小区等推广。利用大学生寒暑假期开展了城乡文化员志愿者“三下乡”,寒暑假周末儿童兴趣班、老年快乐学习班、亲子教育班,开展家庭、环保、科普教育、儿童心理咨询、文娱体育活动、居民(村民)自治培训,受到社区群众欢迎和好评。
目前,“兼善文化课堂”项目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2021年“兼善文化课堂”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2017年“兼善文化课堂”荣获全国社区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由北碚区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北碚区家庭教育公益示范团队”;2017年作孚志工团队荣获重庆市委宣传部首届重庆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2020年“兼善文化课堂”龙凤桥街道龙车村和蔡家巴渝农耕陈列馆两个教学点,分别获得西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全国著名“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亲自出席授牌,并作了“社区支持农业CSA生态农业模式”学术报告。
二、结合社区文化特色 开发社区兼善文化活动课程体系
(一)完善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作用,将“兼善文化课堂”纳入北碚区“校地合作”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将“兼善”元素融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为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注入了新鲜活力。2020年,已全面建成集政策宣传、文化娱乐、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实现镇街、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推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
(二)落实资金保障。自2013年12月1日起,为每个社区(村)按100元/月的标准落实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2017年至今,每年从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2万元支持“兼善文化课堂”项目建设。2019年,已将“兼善文化课堂”文化讲座纳入区级政府购买范围,每场补助2000元。
(三)优化课程体系。充分利用西南大学及北碚丰富的教育资源,设置满足社区任何年龄段和各类型人群文化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乡村建设学院、传媒学院等合作,成立历史文化专家委员会、全民阅读专家委员会等,多层面、专业化指导基层文化建设工作,推进“缙云文化大讲堂”进社区等项目实施,在社区广泛开展“兼善文化课堂”“四点半课堂”“梦想课堂”“社区科普大学”“乡村少年宫”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打造柳荫艺库、编创东升“旭日东升”歌曲等,深受群众喜爱。同时,兼善文化课堂在龙车村、巴渝农耕博物馆设立了教学点,开展馆校联动的美育活动,开发农耕文化课城资源,进入学校课堂,为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弘扬卢作孚企业家精神 提升“兼善”文化影响力
(一)弘扬卢作孚精神最核心和深刻的价值。“兼善文化课堂”与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陈列馆联合举办“兼善读书会”,旨在持续推动卢作孚文献的阅读和学术研究、经典文献阅读交流、阅读,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民众的教育资源,成为促进当今北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精神和智慧,在当今北碚建设中焕发出生机活力,营造时代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气象。2021年“兼善读书会”已举办4期,开展了纪念卢作孚诞辰128周年、建党100周年、社区城乡融合等课程调研等系列活动,拍摄卢作孚纪录片,为北碚城乡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二)推动美育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以社区群众的实际教育需求出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兼善”精神结合,与卢作孚爱国主义精神和教育思想结合,编制相应的学习教材,如《我爱北碚》乡土美育教材,亲子环保美育读本《龙车环保大战》、《龙车村环保美育教材》等。以“爱故乡促进会”公益平台为载体,弘扬卢作孚“兼善”精神,继续通过校地合作“精品课程+公益社团+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丰富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并把社区美育教育与开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如“兼善微课堂”“社区通俗教育读本”等精品课程项目等,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当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北碚城区文明故事、卢作孚的故事、红色故事、生态农耕故事。2021年1月,爱故乡•朝阳工作站,正式落户北碚朝阳谷家文创共享空间。
(三)提升“兼善”元素影响力。提档升级《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卢作孚》展览荣获2021年度博物馆优秀展览“综合效益奖”,挂牌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成立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强化宣传引导,对兼善文化课堂的志愿活动、研究报告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在《美育学刊》、《重庆青年报》、《卢作孚研究》、中国美育网、中华职教社网站、文旅委微信公众号、西南大学校园网等报道和刊登。2020年《今日重庆》送两会报道专刊《绿色引擎》对兼善文化课堂各点开展的生态环保活动均有图文报道。2021年《光明日报》《光明网》《重庆日报》《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对兼善文化课堂进行报道。
四、深化“校地合作”助推创新创业
区文化旅游委和兼善文化课堂联合举办的“北碚文化之旅模拟导游大赛”已有十届,不仅为北碚区挖掘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导游人才(部分参赛选手通过比赛筛选,还曾代表北碚区参加全国导游大赛并获奖),还促进了兼善文化的传播。大学生导游志愿者们坚持周末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作解说。2018年,“兼善文化课堂”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参加国家大学生互联网+大赛,获得全国、市、校各级奖励。2018、2019年“兼善文化课堂”志愿者团队和作孚艺术团分别获得学习型团队。2019年,“北碚文化之旅模拟导游大赛”已升为区级品牌活动。这项活动延伸到农村文化站建设,形成“乡村小导游”“家乡形象小天使”等活动。
下一步,将“魅力北碚、文化瑰宝”(作孚杯)模拟导游大赛转型为创新创业全域旅游产业开发探索项目,持续推动做好北碚“生态人文”文章。
五、建立兼善文化课堂社区文化队伍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近两年来每年专项列支5万元支持协会团体进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整合文旅、教育、农委、科委、西南大学等资源,形成“政府主导+社区主体+专家指导+志愿者参与”“精品课程+公益社团+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双机制。建成西南大学作孚学社、巴渝农耕文化创新学社、西南大学志愿者“三下乡”小分队、“兼善生态美农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爱故乡北碚作孚艺术团、“兼善读书会”六大平台,编写乡土文化教材51套,演出127场,参与志愿者1535人,直接受益群众6.3万人。
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建成了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区、街镇、村社三级联动,社会团队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力量体系,切实提升文化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各村社区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财政补贴。建成“缙云文化”文化团队19支、基层文化示范点72个、社会文化团队517支,2250名文化指导员遍布城乡。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了严格的志愿活动执行流程,每批志愿者活动都设置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策划方案、志愿者培训手册、活动报道志愿者日志和志愿者工作纪实;每年对本年的志愿工作会作出研究报告总结。将文化志愿者纳入街道(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年度免费开放绩效评价考核指标;制定出台《北碚区街道(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和《北碚区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对“开展志愿服务”“鼓励志愿者参与社区(村)文化服务”等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增强主体责任意识,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下一步,北碚区文化旅游委将联合区教委等相关部门、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共同打造“兼善文化课堂”志愿服务,发挥好其全国十佳社区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的示范作用,将“兼善”文化融入北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此复函已经胡一珊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年5月15日
联系电话:63225861
联 系 人:程良果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