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校地深度合作创建北碚科学大观园的建议》(第108号)收悉。经与缙云人文科技城管委会、科学城北碚公司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在科技创新等领域持续深化合作,有效整合资源,加强校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平台优势、人才优势,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北碚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
一、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情况
北碚区政府与西南大学加强合作,特别是2019年5月以来,双方共同加快推进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按下科技创新“快进键”,打造校地合作“升级版”。经深入调研论证,在西南大学周边“沿天生路、渝南路和碚青路一线”建设创新生态圈,实施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亿达创智广场、朝阳文创大道、天生丽街商圈商业业态升级、环西南大学城市品质提升等六大工程,构建双创政策支持、先进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育、创新资本扶持“四大链条”和技术研发生态、双创企业成长“两个生态体系”。
(一)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面积2.5万平方米,定位于科技企业孵化器,采取市场化运行机制和“政府—高校—企业—团队”协同创新模式,聚焦现代农业、智慧教育、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等八个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目前,50家创新团队企业入驻,其中九环机械新动能的项目投入经费在5000万元以上;“天生有为”众创空间有21个学生创业团队入驻;逐步引进配套服务企业26家。技术创新生态效应初步形成。
(二)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场地面积8.5万平方米,定位于科技创业和技术转化加速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孵化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目前在园企业达368家,已培育浦洛通、菩璞生物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猪八戒网北碚园区、重庆航天科创中心等“园中园”建成投用,提升了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率。
(三)亿达创智广场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预计今年9月竣工,定位于商务中心和智慧园区,建成企业总部集群和研发办公高地,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承接信息软件、人工智能、智慧科技、泛金融、教育培训等龙头企业和优质企业。目前已有40余家信息技术、材料能源类企业拟签约入驻。
(四)朝阳文创位于北碚朝阳街道文星湾区域,定位于文化创意领域的创业街区,集文化创意设计、产品生产、创业孵化、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将西南大学分散在周边从事创意产业的师生集中到该片区发展。目前有30余家企业进驻。
二、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情况
(一)组织机构和主体建设逐步推进
2018年5月31日,北碚区政府与西南大学签定协议,共同建设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2019年5月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出席了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揭牌暨项目签约活动;7月成立了“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工作领导小组”;10月选定由校友企业深圳百盈置业有限公司的团队作为产研院的运营方;12月底完成产研院事业法人注册工作。
(二)积极推进产研院制度建设
制定并发布《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机构评估考核办法(试行)》《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配套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从主体建设到研发机构遴选、评审、退出等较为完善的全程服务及管理制度体系。全面梳理国家、重庆市、北碚区和西南大学关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文件,草拟《西南大学关于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若干实施意见》。
(三)持续引进研发机构
围绕现代农业、智慧教育为核心领域,拓展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相关领域,总共已遴选团队企业50个,其中首批12个已入驻办公,其中九环新动能研究中心项目的研发条件已建成投用。同时,加强完善配套服务,引入知识产权、法务、科技信息、科技投资、成果转化等专业服务机构以及政务、商务、财务等共服务机构共26家,其中8家已进驻办公。
(四)加强平台建设
创新管理运营,加强相关平台的建设,由西南大学与北碚区、重庆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共建的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于2019年6月19日揭牌,目前,依托该平台申报设立“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专利导航中心(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站)”;完成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门户网站及线上服务平台建设并正式上线运行,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服务8项,申报高价值专利2项。“天生有为”众创空间现有21个学生科创团队入驻。
三、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情况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大科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大科园由西南大学、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和深圳东南集团联合共建,秉持“创新、引领、协作、发展”的办园理念,历经十余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大学依托、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园区建设有8.5万平方米科技创业中心,多个分园和园外基地,累计孵化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目前在园企业达368家,已培育浦洛通、菩璞生物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猪八戒网北碚园区、重庆航天科创中心等“园中园”建成投用,加强与四川高校等双城经济圈载体资源整合与工作联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打造重庆高新区发展升级版,提供强力支撑。
四、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建设情况
2020年9月,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成立,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四大创新产业片区之一,规划面积 283 平方公里,规划定位为“智能创新谷,宜居公园城”,致力建设传感器(智能智造)特色产业基地(绿色智慧的产业发展区)、创新资源人才集聚地(产学研一体的大学科技园)、产城景融合宜居地(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区)。
校地合作是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动力。为加强校地合作,搭建园区科技创新平台,我局和科学城公司同西南大学多次对接洽谈。经磋商,校方将在园区打造含长江上游特色生物资源种质创制研究、未来农业、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大健康和环境保护与资源再生等于一体的西南大学科学中心(一期)项目。目前,该项目已选址园区孵化楼C-4#,科学城公司正配合校方完善设计方案,按照目标计划有序推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好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联动西部(重庆)科学城发展
做好多个双创平台建设齐抓共进,初步形成创新生态圈内外共振、多点互动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天生创新创业街不符合留驻条件的企业“腾笼换鸟”,建设街区智慧服务管理平台,健全产研院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产研院、大科园、园区三级科技成果孵化体系。高水平打造朝阳文创大道,推进西大出版社数字文化产业园建设,持续营造文化创意氛围,校地协同做好朝阳文创大道相关招商引资工作。完成亿达创智广场建设,推进入驻企业与西南大学互动合作。以“一圈”(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联动“一廊”(北碚—大学城—金凤为轴线的“智慧科技走廊”),将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作为科学城成果转化、创新主体培育的重要载体,加快推动西南大学科学中心项目落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驱动力。
(二)抓好西南大学优势学科合作,丰富科技展示领域
借力西南大学学科优势,区校集中力量打造一批亮点示范项目。乡村振兴方面,重点打造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智慧农业“样板间”;基础教育方面,建成投用西大附中东校区,持续深化美育改革实验合作,举办系列教师培训;文化旅游方面,整合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卢作孚纪念馆等资源,打造中国乡建文化展览馆;社会治理方面,以西南大学南社区青年志愿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推进高校学生志愿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建设;就业服务方面,共建北碚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为西南大学学生在碚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充实科技创新力量
支持和引导西南大学学生深入了解北碚、参与北碚建设,通过培养认同感吸引更多的毕业生留碚工作。探索创新西南大学优秀人才进入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通道,完善人才公寓等服务保障。联合举办第五届人才活动周暨“智汇北碚”行动,加强对往届活动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充分发挥西南大学校友会招商引智(资)联络总部及分部的平台作用,邀请西南大学及附中的校友回碚投资兴业,推动北碚“校友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家树立人才红利观,依托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作孚讲堂》等培养企业人才,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建立海智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人才集聚平台。
此复函已经王冬妮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科学技术局
2021年7月27日
联 系 人:李维钧
联系电话:18996968035
邮政编码:4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