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委员会 关于区人大十八届二次会议议案转建议第2号的复函
日期:2018-07-20

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土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议案》(第2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对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的关心与支持。

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区文博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先后免费开放了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梁实秋纪念馆、美玲堂、晏阳初纪念馆、国立复旦大学重庆旧址等众多的历史文化纪念地,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

一、加大经费投入,实施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为加强本土历史文化传承,近年来,我委同区财政局进行密切沟通,对发展我区历史文化共同给予了高度重视。区财政局方面,自2014年至2018年先后投入大量文化发展基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我区文化高地建设。区文化委方面,集中力量开展了系列文物保护项目,积极申报保护专项经费,推动文物保护项目具体落实。一是全面完成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修缮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全面竣工验收,同时完成陈列布展并对外免费开放。二是申请市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130万元,对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旧址实施建筑主体保护修缮,基本还原了其建筑原貌。三是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 669万元,对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包括卢作孚纪念馆、红楼、清凉亭、柏林楼、数帆楼、农庄、磐室、竹楼、梁漱溟旧居、晏阳初纪念馆开展消防建设,目前该项目正有序推进中。

此外,逊敏书院保护修缮项目逐年推进。2017年我委积极申报了2018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与市级基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包括卢作孚旧居改陈提档升级布展工程申请市级专项资金;逊敏书院修缮工程申请市级专项资金;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旧址消防工程市级专项资金等。

二、筹建北碚历史文化综合性陈列

在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下,为弘扬北碚先进文化,满足观众需求,在原竹文化博物馆一楼近800平方米场地规划展览,建设一所集展览、馆藏、研究、教育于一体的北碚历史文化综合陈列展。为此,我委迅速做出反应。同步启动了研究工作、论证工作、资料收集工作以及规划、布展设计等工作。一是组建展览专题小组,由北碚博物馆牵头,草拟北碚历史文化展大纲。二是先后走访区党史办、区志办、区档案馆、西南大学专家学者、文史专家等30余人次,召开专题会议3次以上,对布展大纲不断完善。三是梳理我馆可利用馆藏,作为此次展览实物支撑;分别在市图书馆、市档案馆、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等相关单位搜集资料照片;四是联系组织策划精心设计,针对竹文化博物馆现有场地,做好了布展前期规初步的划设计工作。五是对该陈列展览建好后的后续管理、使用,尤其是在服务功能发挥上作出了综合的思考。

目前,该综合陈列展大纲、展馆形式设计、施工图已基本完成,并进行了反复推敲论证。6月启动此项目的招投标程序,该馆预计于10月对外开放。

三、深入学术研究,整理挖掘核心历史文化

在深入开展学术研究,整理挖掘核心历史文化方面,我委科学采纳区委宣传部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联合区档案局区、地方志办公室及科研机构,形成联合机制。下属区博物馆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区档案馆等均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过多次研究会议与编辑出版相关书籍,如编辑出版《四世同堂(北碚版)》,举办老舍《四世同堂》问世七十周年研讨会并出版《老舍〈四世同堂〉七十周年纪念文集》,与西南大学文学院协同举办老舍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暨第七届老舍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辑会议论文集,出版峡防局职员高孟先文章选集《高孟先文选》等,通力合作的体制有效推动了我委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继《高孟先文选》后,目前我委正组编《高孟先画册》,画册所收高孟先收藏老照片将忠实反映北碚民国时期风貌,是也是相关研究的一手资料。除此之外,全面、概要性讲述北碚区域文明的《北碚历史文化综述》(暂定名)一书正在撰稿中。
    下一步,我委将与区档案局、区地方志办公室继续加大对出版北碚文化资源库及北碚文化特色名片作品的重视,深入合,通过“北碚名人”、“北碚名品”、“北碚名景”、“北碚名食”、“北碚名事”、“北碚名曲”、“北碚名画”等作品形成具有北碚特色的文化名片群。并借鉴高校做法,完善协作体制,在研究成果形态上则向专业性、理论性图书倾斜,通过发现、归纳本土特色历史文化以组织、构拟课题与出版选题,并根据实际情况争取财政资金,编辑书目、提要、专论等性质的著作以反映相关课题及选题成果,打造精品丛书,力求使最终出版物保持高系统性与联系性。

四、创新普及教育,提高群众文化自信

目前,立足青少年是传承本土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发扬和创造本土文化的不竭动力。基于此,我委与区教委形成了长期合作机制。一是建立馆校联动常态化机制,定期开展中小学及高校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引导青少年看展览、讲故事、诵家书、唱歌曲、编民谣、写寄语、当讲解员、做志愿者、参与北碚历史文化宣传,学名人事迹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社会作用。今年研学旅行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作孚精神”,我委先后组织策划“卢作孚的中国梦”等主题展览、联合中山路教育集团开展“大美·卢作孚”美育活动,进一步深入宣传弘扬卢作孚精神。二是品牌活动丰富多彩。持续开展缙云五品牌、“小小讲解员”故事大赛、北碚全民读书月、碚城同读一本书、群众文化艺术节、行走的美术馆、《童声话碚城》电视栏目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提高社会参与度,扩大北碚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三是加强政府购买,大型活动、流动展览、电影进镇街。承办北碚区2017年迎春文艺晚会、曲艺名家闹元宵等大型文化活动。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创市集、节庆,举办北碚历史名人展、《童声话碚城》成果展等各项展览。组织开展政府购买文化服务进基层810场,放映惠民电影1737场次。开展文物保护纪录片下镇街活动143次,覆盖118个行政村和64个社区。四是加强融媒体宣传阵地。《童声话碚城》栏目是我委联合区电视台针对青少年创造性开辟的故事类社教栏目,每周在北碚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首播,现已连续播出210余期。我委合理运用碚壳、北碚区博物馆等公众号,时时更新文化活动最新动态,每日推送北碚历史文化景点、名人轶事、教育活动、文化艺术、老街美食等文章。

此外,针对《美丽北碚》地方课程纲要的编制,我委也将配合区教委,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试验推广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01〕80号)的相关要求,积极与重庆市教委沟通,努力推动编制工作的立项事宜,及后续的教材编写、专家评审等工作。

五、注重传承性保护,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校地合作,为优秀的精品剧目搭建舞台。今年将中山路小学原创情景剧《梧桐树下的路》带上美育课程和大型活动舞台,围绕卢作孚先生号召下栽种的梧桐树这个线索展开情节,用“说、演、诵、舞”的舞台形式品悟作孚精神。二是文旅融合强化招商。同旅法委紧密合作,先后完成了自然博物馆4A级景区创建,举办了“谁是舞王”中国民间广场舞西南赛区决赛、全运会U18男子组重庆赛区预赛,承办了中超17年颁奖典礼,招商引入中国首届怪兽卡车表演赛等大型活动。三是围绕文化产业重点打造文旅项目。推动卢作孚纪念馆、老舍故居、雅舍等文化建筑保护及业态合理利用,深度开发挖掘文化创意产品。依托全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乡村建设文化、抗战文化为题材,精心开发老照片集、名人书籍、宣传画册、纪念邮册等“北碚岁月”系列产品,荣获重庆市十大文博创意产品奖。借助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大馆优势,合力开发具有重庆特色的文创产品。同时,鼓励民间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以北碚特色文化为主题,结合叶脉画、五谷粮食画、根雕、刺绣、剪纸等工艺,整合研发出一批文博创意产品。做好文创产品推广工作,联合旅游局在区内各景点、酒店设置销售点。四是组织150家文化企业加入重庆文化消费联盟,连续开展三届缙云文创市集,将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产品输送到老百姓身边。下一步,我委将丰富卢作孚纪念馆服务功能,利用纪念馆广场建设作孚市集,每周定期组织文化赶集活动;利用纪念馆多功能厅组织开展作孚川剧会,每周定期举办川剧演出、川剧坐唱、评书、散打等演艺活动,利用纪念馆广场配套用房举办作孚书院,针对青少年举办讲解、传统文化培训等特色培训班,力争将纪念馆打造为文旅融合的重要阵地。

在推动本土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我委还将充分依托北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深化工作。一、积极争取各级财政经费投入,以充分保证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推动校地结合,建立联动机制。借助西南大学的文化资源优势,每年开展系列专题论坛、历史研究课题、讲座等,并依托研究成果形成一批优秀理论作品,服务北碚社会经济发展;三、学习先进的文创产品开发经验,进一步挖掘本土特色元素,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将文化创意与地区旅游充分融合。四、依托即将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陈列馆、卢作孚纪念馆、四世同堂纪念馆等,持续开展研学旅行,举办公众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此复函已经委党委书记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复函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委员会

                                  2018年5月31日

联 系 人:周福诚

联系电话:63220929

邮政编码:4007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