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北碚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2-01-06

关于重庆市北碚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6日在重庆市北碚区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次会议上

重庆市北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全球疫情和外部环境以及经济恢复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社会持续恢复、稳中向好,较好完成了区十八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表1: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目标

预计完成情况

完成评价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6以上

8.5左右

完成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7

19

完成

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

6

6

完成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5

14

完成

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0.6

0.7

完成

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6.5

9

完成

7

进出口总额(亿元)

180

300

完成

8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2

3.5

完成

9

民营经济增加值(亿元)

330

330

完成

10

民营市场主体总量(万户)

6.8

8

完成

11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4.4

5.1

完成

1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完成

1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

2.2

完成

1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325

完成

15

旅游总收入增速(%)

10

10.2

完成

注:经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8次会议审议,区金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目标调整为0.6%。

2021年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巩固深化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准施策、砥砺深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个显著特征:

——“十四五”开局呈现新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经济运行稳健恢复,好于预期。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增长8.5%左右,增速高于预期目标2.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位居全市第二,全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其中工业投资增速连续三个季度保持中心城区第一,有力支撑了全区经济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高于预期目标9个百分点,呈现快速恢复性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6:48.8:48.6,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

——新赶考之路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稳健。科技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西南大学科学中心揭牌落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1%、位居全市第一。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更高,中国西部(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在碚挂牌成立,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缩小至1.97:1。成功获批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功入围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纵深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完成中国(卢作孚)民营经济学院建设,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落户北碚。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跨越式发展迎来新机遇,高质量发展势能加速积蓄。携手绵阳建机制、搭平台、兴产业、强保障,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取得实质性进展,与巴中市缔结友城,携手广安共建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合作新格局逐渐形成。铁路枢纽东环线站前工程即将完工,“三桥一隧”、三环高速建成通车,成渝中线、渝西高铁加快推进,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加速构建,“两城并进”“三区共融”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凸显。新城、蔡家、水土、东阳等片区纳入中心城区科学城、智慧园、枢纽港三张名片整体规划打造,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支持。编制出台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及一批专项规划并启动实施,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科技创新,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加快建设创新平台。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全球“借智”征集歇马片区城市设计方案,重庆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一期落地建成。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加快打造,争取市级科技创新专项经费250万元,西南大学科学中心首批入驻智慧生态物联网研发中心等3个科技创新项目。培育新型和高端研发机构7个,新增川渝共建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12个。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育苗造林”工程深入实施,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链式培育体系,新增市级科技型企业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1个(其中市级5个),成功申报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63家、工信部“小巨人”企业13家。企业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帮助97家科技型企业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7亿元,引导落实商业贷款1.3亿元。

三是加快集聚创新资源。体制改革释放创新潜能,实行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探索实施“揭榜挂帅”,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解决科技创新技术难题69项。创新人才加速汇集,重庆英才计划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增至20个,选派市区科技特派员32人,乡村振兴基层技术骨干达到281人。全区有效发明专利2784件,专利授权2553件,万人发明拥有量33.35件、位居全市第三。

(二)扎实推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是不断夯实制造业基础。支柱产业加快升级,推动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7个,电子、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达289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5亿元。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发展,预计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实现产值716亿元、增长30%,液晶显示屏产量突破3.1亿片、增长28%,工业自动化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达100万台、增长27%。

二是加速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新增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8个,累计“上云上平台”企业6300余家。新型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5G基站594个,实现城区、主要商圈、重点园区、重要交通干线5G网络连片覆盖。数字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万国数据重庆数据中心一期、联创电子三期等投入运营,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园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数字制造业产值增长3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

三是持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稳中向好,启动东阳陆港物流园建设,工业软件、信息服务等行业快速发展,规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规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新引进金融机构3家,长江材料成功在主板上市。生活性服务业稳定恢复,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限上商贸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80%,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30%、50%,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9%。

四是高效发展特色农业。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有力有效,搭建乡村特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平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宜机化改造3000亩,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9.1亿元,新增“两品一标”15个、市级“一村一品”9个。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加快发展,推荐农旅融合精品线路8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3.6亿元,农产品电商交易额达1.9亿元。

(三)扎实推进需求拓展,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强化

一是有力推进项目投资。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渝合铁路、快速路一纵线等项目加快推进,渝遂、渝武高速扩能等项目开工建设,渝西高铁、宝山嘉陵江大桥等重大前期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有效投资不断扩大,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3.57亿元,191项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25亿元。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签约中电光谷、纵目科技无线充电基地等项目199个,成功引进中外500强企业4家。

二是提振扩容消费市场。居民消费持续扩大,举办“嗨购北碚”消费节等系列活动,预计限上汽车类、家具类零售总额分别增长75%、30%。消费场景更加丰富,中南大有境、新城吾悦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三溪口豆腐鱼美食街二期建设完工。文旅消费加速回暖,举办重庆首届国际房车露营文旅博览会等主题活动,接待过夜游客214万人天、增长5%,接待总收入218.8亿元、增长10.2%。获批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是稳步发展外经外贸。开放平台体系优化提升,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北碚板块总部基地建成投用,中新(重庆)国际中小企业产业园挂牌运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仪器仪表)加快建设。开放合作务实推进,成功举办新加坡企业北碚行活动,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5亿美元。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00亿元、增长42.8%,完成服务贸易额8亿美元。

(四)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召开全区营商环境大会,出台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行政许可时限压缩率达86%,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5%。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百余家小微企业获得信贷1亿元,50家中小微企业通过转贷应急平台获得续贷资金4亿元。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普遍落实“非禁即入”。营商环境考核连续两年居全市前3位。

二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两项培育计划”成效显著,兑现支持资金近38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约3万户、增长93.3%,其中民营企业5773户。涉企服务优质高效,“亲清特使”和“两个直通车”制度助企纾困,推动专家与企业开展“点对点”技术支持服务,处置企业困难问题93个。举办“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卢作孚”陈列展。

三是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国企改革卓有成效,完成央企、市属国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25家二级企业专业化商业化改革重组,通过“提三效去三闲”专项活动盘活闲置土地1901.5亩、资产1108处。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9.5亿元。社会信用更加健全,在全市率先推出“信易贷”平台。

(五)扎实推进区域协同,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

一是全力推进重大战略落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绵碚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企业信息服务金桥平台上线运行,携手四川巴中、陕西汉中共建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任务落地落实,与两江新区、渝北区、江北区共同发布“四区通办”清单215项,为巫山落实对口协同资金1591万元。援藏工作有力有序,援助昌都类乌齐县资金1900余万元。

二是深入实施“园城带动”。“四园两城”发展格局不断优化,高质量编制6大区域板块“十四五”发展规划,擘画起主体功能明确、板块有机联动、产城深度融合的“四园两城”城市空间格局。充分发挥园城主力军作用,园城联动街镇实现自主招商项目91个,揭牌成立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发展联盟,推动京东方第六代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富皇装配式建筑研发及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

三是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城市道路25公里、山城步道31公里,新增配建车位1.8万个、公共停车位5916个,建成缙悦公园、山王溪湿地公园等4个城市公园。城市治理持续加强,持续深化“大城三管”,“马路办公”、暗访督查、考评通报等多种方式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拓展升级数字城管系统,完成2条示范道路创建、10条背街小巷市容环境整治、64公里人行道综合整治。

四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经济活力迸发,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2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4000万元。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进有效,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及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均稳定在100%,建成东升村、素心村、天马村等10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工程。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未发生返贫和新致贫情况。

(六)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生态资源价值进一步凸显

一是奋力放大生态资源优势。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一体推进,全面推行林长制,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3.16%。“三线一单”管控严格落实,成果有效应用经验被生态环境部纳入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全市率先完成GEP核算,实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序推进,打造全市首个生态文明实践“零碳小屋”。

二是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有序推进,第一轮反映问题已全部办结。蓝天保卫战成果持续巩固深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5天,排名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第一。水环境持续改善,嘉陵江、黑水滩河、璧北河和梁滩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稳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持续开展噪声专项整治,声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三是综合提升缙云山生态品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完成生态环道北温泉段和澄江段建设,运河片区支路等项目启动建设。持续发展资金得到有效保障,成功发行缙云山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债5.9亿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1.98亿元。黛湖、腾龙垭、凭风看云等成为缙云山网红打卡地,在缙云山生态环道沿线打造远山有泉、又见炊烟、金家沟等一批民宿项目。

(七)扎实推进民生保障,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有效解决社会高度关切的民生问题。一批惠民举措落实落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度有温度。投入近12亿元扎实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服务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等15件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和8件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全面完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二是持续提升就业质量。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出台促进青年人才在碚创新创业十条措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万人,组织就业招聘会160场次,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重点人群就业保障有力,261名退捕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0%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三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新建成中小学、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5400个,完成西大两江实验学校“民转公”,深入落实“双减”政策,中小学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区中医院传承创新大楼建成投用,市九院两江分院顺利开工,市十三院新院区落户蔡家。养老服务更加完善,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超过92.3%。“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推进,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5%、96%以上。兜底保障筑牢民生底线,全年救助困难群众22.4万人次,发放救助金8820.9万元。

(八)扎实推进风险防范,安全发展底线进一步筑牢

一是扎紧筑牢疫情防控防线。监测体系不断完善,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将医疗机构、进口冷链食品、市场等重点场所从业人员和环境物品纳入常态化监测,完成各类人员监测44.5万人次。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升,圆满完成蔡施童片区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疫苗接种有序推进,完成新冠疫苗接种163.2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69.9万人。

二是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债务风险有效管控,全年未新增政府隐性债务。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持续化解,持续开展非法集资预警监测、陈案化解处置等工作,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强化房地产事前事中监管,积极有效处置个别房地产企业“爆雷”引发的连锁反应。

三是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安全隐患有效消除,强化“十条措施”常态化安全监管,实施“腾笼换鸟”集中攻坚行动,深化“两重大一突出”专项治理,责令停产停业整顿91家,行政罚款1297万元。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形势总体平稳,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嘉陵江3次洪峰过境,及时处置洪涝、地质等灾害险情。

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得益于建党一百周年激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得益于全区上下各镇街、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众志成城和拼搏奋进。

二、2022年发展环境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安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做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全面贯彻中央、全市、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宏观形势判断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进程出现较大分化,大国博弈加速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地缘政治动荡、全球产业链受阻、主要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效应显现,全球经济复苏仍将曲折不定、充满挑战。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经济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从全市看,受制于外部环境影响,重庆有效需求总体趋弱、产业转型后劲不足、区域经济恢复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始终存在,经济稳增长压力依然不小。从全区看,北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经济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均衡、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民生短板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内外经济运行中风险挑战上升,但是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我国经济韧性强,经济活力、动力进一步显现,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全市需求拉动较为有力、质量效益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有坚实的基础。我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厚重的人文底蕴、丰富的科教资源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两城并进”“三区共融”的独特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国家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市级重点关键产业园(传感器)、中新(重庆)国家中小企业产业园等试点和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展示舞台,全区经济社会稳步向前的有利条件依然较多,发展潜力势能将持续释放,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实力、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基础设施投资等精准、可持续的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有利于我区抢抓政策机遇,稳定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给北碚带来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聚焦生态田园都市区、人文科教创新城“两大定位”,做好生态人文、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城乡融合“四篇文章”,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三)主要发展目标

按照总体要求,坚持既积极进取又实事求是的原则,综合考虑外部环境、潜力后劲和预期变量,兼顾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需要,对标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十四五”指标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经过反复研判、充分论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在沿用2021年15个指标的基础上,新增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突出城乡融合发展。16个指标中,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等2个指标为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履行公共职能必须达到的;其余14个为预期性指标,体现导向性。

对标对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结合未来五年经济总量过千亿元目标任务,按照底线思维、把握主动的原则,兼顾需要与可能、短期与长期,综合分析2022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取向和经济增长支撑因素,提出全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5.8%左右。

表2: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序号

指标名称

预期目标

指标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5.8左右

预期性

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8左右

预期性

3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600以上

预期性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6左右

预期性

5

区金库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

4.5左右

预期性

6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与经济增长

基本同步

预期性

7

进出口总额(亿元)

200

预期性

8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亿美元)

2.5

预期性

9

民营经济增加值(亿元)

350

预期性

10

民营市场主体总量(万户)

8.5

预期性

11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5左右

预期性

12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3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以上

预期性

14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完成市级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5

旅游总收入增速(%)

10

预期性

16

城乡收入比

1.95:1

预期性

(四)重点项目安排

初步遴选出2022年区级重点项目296项,计划总投资2974.68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180项,计划总投资2139.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2.52亿元;重点前期项目116项,匡算总投资835.58亿元。重点建设项目按类别分,重点产业项目74项(续建56项,新建18项),计划总投资1552.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12亿元;重点基础设施项目58项(续建31项,新建27项),计划总投资435.0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5.25亿元;重点民生项目及事项48项(续建26项,新建22项),计划总投资151.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1.15亿元。

三、2022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区委、区政府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两大定位”,做好“四篇文章”,对标“六个上台阶”目标,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在“稳”与“进”中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科技政策落地,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贯彻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动能。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紧扣“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强化五区联动,确保重庆市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20万方厂房和企业孵化楼建成投用。提档升级创新创业平台,培育或引进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3个,推进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前沿研究中心等4大前沿研究中心建设。强化校地合作,统筹推进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支持西南大学多渠道争取国家、市级科技项目资金。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主体培育,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长效机制,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150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落实好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保持全市领先。健全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高效科技金融合作机制,用好知识价值风险补偿基金、嘉陵创客科技创业种子投资基金。

三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在碚高校和科研院所发挥人才队伍、科研资源优势,引导重庆材料研究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在碚转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深化“绵碚”协同创新,持续推进国家两用技术交易中心重庆分中心、四川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重庆运营中心两个平台推广应用。

四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优化人才引育政策,深化实施“碚有引力”产业聚才计划、“缙云英才”支持计划,强化科技人才创业支持、安居配套、生活关怀等服务保障,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留碚、来碚就业创业。为高端人才搭建科学研究平台,探索人才引育与科技研发活动深度融合。

(二)坚持产业为本,更加注重实体经济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紧跟结构政策调整步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在优工业强三产稳农业上持续发力,提升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链提质扩量增效,围绕京东方等“链主”企业,布局电子信息、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品牌价值再造,在品种结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培育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强四联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动更多“北碚制造”迈向“北碚创造”。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铁建西南绿色智能建筑产业基地、江苏中瑞西南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70%。

二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依托腾讯、浪潮、中国联通等10大数据中心,积极参与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试点建设。鼓励企业加大5G、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融合应用,持续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个。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推进建设全市工业互联网“小网生态”、中小企业赋能基地,打造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开发融合性、体验性、智慧性文旅项目和产品,持续壮大北宾文创园、朝阳文创大道等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缙云山—北温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庆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探索“1+N”供应链金融,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色产品“零”的突破。紧抓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机遇,启动龙凤桥等物流节点建设,推动2个以上冷链节点可追溯化改造。

四是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进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实施蜡梅、魔芋、嘉陵江特色鱼类等良种繁育。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推介8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展示平台、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三)坚持扩大内需,更加注重投资消费拉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积极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促进消费持续恢复,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不断释放内需潜力。

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快速路一纵线(北碚段),加快推进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成渝中线高铁、渝武高速扩能等项目建设,开工渝西高铁、轨道交通15号线二期等项目,加大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速推进TOD站点综合开发。推动更多产业项目建成投运,力争腾龙两江数据中心二期、联创电子三期等项目年内形成产能。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多开,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是持续抓好有效投资。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加快编制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2022-2024)和年度投资计划,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拓展投资空间,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上项目投资力度,抓好投融资模式创新突破,探索推动EOD、REITs等模式,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600亿元以上。建立专业化招商工作机制,有效压缩和简化招商引资决策流程,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完成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000亿元,签约落地10亿元及以上重大项目15个。

三是促进商贸消费繁荣发展。落实全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持续扩大传统消费,提振百货、住宿餐饮等领域消费,创新开展美食消费节、家居建材节等展会节会活动。培育消费新场景,加快蔡家商圈、水土商圈商业发展,推进蔡家龙湖天街等项目建设。培育新型消费业态,发展中高端消费,培育一批富有北碚元素、特色鲜明的活动品牌和消费名片,优化调整滨江夜间经济带业态100家,打造区域性夜间消费中心。

(四)坚持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积蓄发展内生动力。深化落实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着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是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抢抓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政策机遇,持续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开放环境、政务环境、政商环境、城市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严格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二是纵深推进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深入实施民营企业“顶天立地”“铺天盖地”培育计划和市场主体五年倍增计划,新发展市场主体1.35万户,新增民营企业5000户。加快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和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推进蔡家民营经济示范半岛、卢作孚民营经济示范产业园建设。进一步完善“驻企专员”和“直通车”制度,常态化开展精准服务民营企业活动。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典范区。

三是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推进“提三效去三闲”,推动园城公司向集团化、实体化、专业化的国有资本运营平台转型,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同步推进财政支出和预算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税务执法制度和机制,完善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长效机制。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

四是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加快打造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自贸区北碚板块、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优化提升园区、商圈开放功能,制定出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仪器仪表)支持办法。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巩固仪器仪表、汽摩零部件等传统产品出口,扩大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出口,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服务贸易,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0亿元,完成服务贸易额8亿美元。

(五)坚持区域协调,更加注重优势资源互补,积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区域政策落地,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一是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绵碚交流合作,协同推进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成渝枢纽节点,推进共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创新基地。携手巴中项目化、清单化推动合作事项落地,围绕两地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园,推动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文旅资源联动开发。与广安市合作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径,打造民营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

二是加快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融入主城都市区建设,出台加快融入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推动过江桥梁、穿山隧道、城市快速干道建设,积极争取重大产业项目和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布局,协同做靓科学城、智慧园、枢纽港城市名片。全面深化对口协同发展,协同铜梁、巫山加强旅游、文化、教育、卫生、人力资源等领域协作,力争形成一批创新协作新方式、新机制、新路径。

三是加快推进城市提升。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强化规划引领,按照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加快城市成片开发建设,持续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园林绿化补缺、街头绿地提质专项行动,新(改)建城市公园3个,新(改)建公厕10座。持续推进“大城三管”,强化“马路办公”,积极构建“城市管理大脑”,建设占道停车智慧执法系统,完成背街小巷整治项目10个,扎实开展违法建筑整治,强化建筑渣土违规运输治理。

四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村集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有平台公司、农户之间的多种合股联营形式。深化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推进建设“嘉陵悠谷”乡村振兴综合试验区和“缙云原乡”两山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持续分层分类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全面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7个。

(六)坚持生态优先,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着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做好缙云山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产业实现路径,探索建立生态价值核算评估应用机制,支持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创新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发展高品质民宿、文化驿站、旅居研学等生态旅游新业态,推进缙云书院、柏林春晓等项目加快建设,确保缙云九峰景观提升、缙云山片区环境整治及基础配套等项目全面完工。

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第一轮、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市级专项核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巩固深化蓝天保卫战成果,蓝天优良天数完成市级下达目标。持续开展排污口整治,确保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标。加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力度,打造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净土”。严格执行噪声防护标准,巩固和深化“安静居住小区”创建成果。

三是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因地制宜设计碳减排路径和措施,建立健全“1+5+N”的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案体系,形成科学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系统推进工业和新基建、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公共机构绿色办公、绿色采购,鼓励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绿色消费。

(七)坚持人民至上,更加注重民生福祉提升,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健全完善社会政策,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在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扎实推进重点民生实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民生堵点盲点”疏通行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办好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和区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加快推进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水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整治等项目建设,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是积极做好稳就业工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推动更多低收入群体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创新培育高质量就业基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渝创渝新”创业促进就业工程,办好“嘉陵创客”创业创新大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

三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开展“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针对高风险行业实施工伤保险扩面行动。全面建立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稳步扩大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坚决兜住民生底线。关心关爱重点群体,持续开展农村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精准关爱服务行动。

四是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中小学“双减”工作,规范和支持普惠性幼儿园优质发展,统筹推进江北中学思源校区等一批学校建设。加快提升医疗水平,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加紧筹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推进中医药强区建设。办好养老托育服务,加快推进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持续推进打造“百馆碚”,加快推进科学城艺术中心建设。广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八)坚持筑牢底线,更加注重安全水平提升,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扎实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方针,抓好风险处置工作,着力防范化解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风险。

一是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排查和重点场所管控,强化跨省市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管理。做好突发疫情应急准备,加强流调队伍建设,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定点医院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尽快构建人群免疫屏障。

二是持续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风险。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判,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市场化合规转化、撤销承诺担保等方式化解存量债务。完善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压实企业自救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稳妥推进“恒大系”在碚项目风险防范化解。

三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健全完善议事机制和协作机制,提升打造“智慧应急平台”,加强应急演练和日常训练。持续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再巩固再提升百日行动,加强道路交通、施工建设、危化品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以最严要求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现在,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北碚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名词解释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三桥一隧】水土嘉陵江大桥、蔡家嘉陵江大桥、礼嘉嘉陵江大桥、土主中梁山隧道。

【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两个直通车】民营企业困难问题处理机制,分为“线上直通车”和“线下直通车”。“线下直通车”由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负责统一收集、汇总企业反映的问题,直接交办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责成限时办理。“线上直通车”即企业在APP上进行填报,由系统自动分发至相关部门,网上实时呈现问题处置情况,且企业可以给部门办理情况打等级或者给予评价。

【三供一业】企业的供水、供电、供热和物业管理。

【提三效去三闲】提升效率、效益、效果,清理闲置土地、闲置资产、闲置资金。

【大城三管】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

【马路办公】将办公室设在马路上,以路为岗,服务基层,及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发现分析研究城市管理问题及规律。

【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开始下降;碳中和是指自身温室气体零排放。我国承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双减】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腾笼换鸟”集中攻坚行动】按照区委、区政府2021年3月20日专题会议要求,从4月起在全区开展为期6个月的筑牢安全底线加快“腾笼换鸟”促进北碚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包括安全问题集中整治、闲(空)置土地和厂房集中处置、低效用地集中提升三个阶段的集中攻坚行动。

【两重大一突出】重大风险重大隐患突出违法行为。

【三区共融】北碚拥有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自贸试验区“三区共融”的独特优势。

【五个科学】开展科学教学、加强科学研究、深化科学实验、完善科学设施、集聚科学机构等五项重点任务。

【五个科技】培育科技人才、壮大科技企业、发展科技金融、推动科技交易、促进科技交流等五项重点任务。

【五区联动】由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北碚区、江津区、璧山区推动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与各片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包含住宅、商业、教育等多业态配套的站城一体生活区,能够使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EOD】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推动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合,统筹推进,一体化实施,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经济价值内部化,是一种创新性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

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指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交易,通过证券化方式将具有持续、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资产或权益,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可上市交易的标准化、权益型金融产品,其实质是成熟基础设施项目的上市。

【两个健康】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三权分置】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户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资格权分置。

“三变”改革】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把农村集体组织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盘活的创新机制,既可以增强农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又可以增加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

【百馆之城】充分利用区内历史文化遗迹、工业文化旧址,并集合重庆自然博物馆、西南大学等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在十年内建成囊括科教类、历史类、艺术类、其它类等4个类型的历史文化艺术场馆约一百处。


文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