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桥街道: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建议
日期:2025-09-15

龙凤桥街道: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建议

一、龙凤桥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龙凤桥街道位于中梁山北麓、嘉陵江南岸,地处北碚母城与西部(重庆)科学城、蔡家智慧新城、沙坪坝国际慢城连接带,是北碚组团六个街道之一,幅员面积31.73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凤凰、龙车、群兴、长滩)、3个社区(燎原、龙凤、兼善),现有常住人口2.68万人。历史上的龙凤桥镇是北碚区工业重镇,拥有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例如川仪17厂、川仪11厂、川仪成套设备厂、重庆材料研究所、北碚电表厂、中直粮库、水文厂、重庆煤安厂、重庆衡器厂、神驰机电厂、正川玻璃厂、新星齿轮厂、嘉陵水泥厂、三华厂、永发厂等等。目前辖区在册企业1096家、个体户1632家、规上工业企业7家、限上商贸企业5家。

二、措施建议

(一)优化调整铁路高速路沿线边角地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建设中小企业集聚带,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财富之源,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组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发展之基。回顾北碚组团城市开发建设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受北碚槽谷可开发土地资源紧缺的客观限制,为支持城市开发,北碚槽谷大量的中小企业不得不搬迁,部分企业进入了区内的园区,很大一部分企业外迁其他区县。为了留住本地中小企业,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建议对北碚槽谷的国土空间规划、产业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在铁路高速路沿线边角地规划部分工业用地,因地制宜,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用地规模,解决中小企业难落地的问题,打造中小企业聚集带,助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同时统一规划厂房风貌,解决城乡接合部脏乱差的问题。

(二)增加铁路沿线边角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助力镇街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对于坡度较大不适合征地开发,或者城市规划不能覆盖的铁路沿线边角地带,可以调整完善村规划,增加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来覆盖这些边角地块。吸引社会投资者投资兴办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建设用地指标、土地使用权入股分红,大力发展加工制造、餐饮住宿休闲、农文旅融合等项目和特色产业,规范建筑风貌,助农增收,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三)加快铁路沿线边角地征地拆迁,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环境。

对于部分受铁路、高速公路、轻轨等影响严重的边角地块,尽快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尽快实施征地拆迁,对当地群众进行农转非和住房安置,彻底改善当地群众的生活;同时,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土地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