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5-02-12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文化旅游委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一是深化落实推进川渝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拓展“川渝通办”事项,截至目前川渝通办事项共计8项,告知承诺事项2项,与广安协作“川渝通办”特色事项5项,实现两地通办、证照两地互认,极大地便利了申请人,让申请人少跑路。二是简化巡演审批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巡演实施备案管理。三是深化川渝行政执法协作,落实联合执法协作机制,6月和11月分别选派执法人员,参加川渝地区文化市场执法培训和案卷集中交叉评查活动,获重庆市总分第三名。与绵阳市、广安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保持密切沟通,强化信息共享和执法交流学习。四是持续推进川渝公共图书馆阅读资源共享,北碚图书馆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城乡借还一卡通”活动,完成全区78个公共阅读服务点走访调研,读者可凭身份证、社保卡在区内各公共阅读服务点享受川渝阅读“一卡通”服务。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文化和旅游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做到“非禁即入”,市场主体应进必进。深入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政策措施,定期全覆盖排查行政发文,清理废止涉及公平竞争政策文件1份,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文件1份。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未经合法性审查,政策文件不得提交行政办公会审议,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1份、政策文件1份。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专业作用,合法性审核业务合同81份。深入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强化著作权普法宣传,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新闻出版等部门沟通联络,召开案情研判会13场次,查处侵犯著作权案件3起。

二是构建便民利企的政务环境。大力宣传推广“渝快办”,引导企业群众掌上办、网上办,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全年通过“渝快办”办理行政许可事项113件。梳理文化娱乐准营“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办理流程,加强部门协同审批,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持续“减跑动”,办理的22件营业性演出和旅行社设立许可实现“零跑动”,办理行政许可告知承诺事项15件,有效方便群众办事。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新增5项政务服务事项并编制了办理流程、服务指南,向社会公开。动态更新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通过“执法+监督”平台新认领行政处罚758项并制作权力清单。

三是构建严格规范的执法环境。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未发现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简单粗暴执法、野蛮执法、过度执法、机械执法、逐利执法等问题,未发现吃拿卡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以权谋私、权力寻租等问题。整改其他问题2个,进一步规范了我委行政执法工作。加强信用信息归集。行政许可相关信息在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行政处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信用重庆”和区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在文化旅游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全区文化和旅游市场经营主体企业信用风险分为A、B、C、D四个等级,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全面树立对守法诚信者“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者“利剑高悬”的管理理念。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一是动态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经清理保留行政规范性文件2份,废止1份。定期全覆盖排查行政发文,确保规范性文件应审尽审。二是严格规范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报送合法性审核、公示、备案审查有关工作,合法性审核、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份。三是严格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人大、政府双重备案试点工作制度,按要求分别向区人大、区司法局线上、线下报备行政规范性文件1份。

(四)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一是统筹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系统配置、执法事项认领,录入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等基础信息。领取新闻、广电、档案等市级部门划转的行政处罚事项758项,形成执法事项清单,纳入了行政执法监管,参与市执法总队组织的平台使用培训3人次。加强对镇街执法人员赋权执法事项的执法培训,持续做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处罚”赋权改革,选派2名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对镇街进行业务指导,组织集中培训、实地培训7场次,有力提升了基层执法监管水平。积极参与“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以及跨部门“综合查一次”。

二是纵深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组织本系统30名干部职工完成行政执法人员线上线下业务法律培训。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在行政处罚过程中,严格按照《重庆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办法》和上级部门发布的裁量基准确定处罚标准,确保合法合理。

(五)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部门法律法规开展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工作,实现全年零行政复议和零行政诉讼案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在办理行政执法案件时,依法告知行政相对人行政复议的权利。  

二是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健全我委旅游纠纷调解机制,成立重庆市北碚区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台《北碚区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制度》,充分发挥旅游业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法律顾问专业作用,推动旅游纠纷调解。针对涉文涉旅涉体新兴行业领域信访投诉问题,主动对接政务办、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厘清部门职能职责,强化联动协作,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问题和诉求。全年受理信访投诉365件,其中“民呼我为”平台工单346件,满意率92.66%,平均办理时长4.04天。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方略,按照区委依法治区办的工作要求,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稳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强化研究部署。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工作中坚持法治建设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确保法治政府建设顺利开展。谋划制定区文化旅游委《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2024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普法责任清单》等,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组织制定区文化旅游委合同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

(二)带头学法用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列入委党委会议、主任办公会、党支部会议重要学习内容。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情况纳入主要领导年度述职报告,推动领导干部职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委书记讲党课专题讲座2次,推动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

(三)确保各项工作合法合规。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落实法律顾问、律师法制审核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专业作用,加强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案卷、民事协议等涉法业务合法性审核,定期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对网络、新闻出版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全年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2件。办理的重庆乾波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案获评国家版权局2023年度重大侵权盗版案件,以研究该案为主的课题《查处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执法实务》入选2024年度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课件,重庆电视台在版权宣传周进行专题播出。办理的“重庆金融街融迈置业有限公司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挖掘作业案”被国家文物局初评为优秀案卷,目前正在参评全国“十佳案卷”。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执法监督需进一步规范。根据“县级人民政府部门依法对本部门所属机构、派出机构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之规定,我委对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目前该职责划分给委政策法规科,但政策法规科负责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案卷的合法性审核,属于执法工作的一个环节,所以政策法规科不能承担执法监督工作。但执法监督工作又较为专业,其他科室承担执法监督工作难。

(二)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单一。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和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培训与我委的业务工作实践的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法治队伍建设还有差距。我委目前还缺少法律专业人才,部分干部职工学习法律法规的体系不系统不完备,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还不够强,对国家、市、区相继出台的最新法律法规政策,深入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程度还有差距。  

四、2025年主要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规范执法监督,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厘清内部执法监督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工作,重新确定执法监督的主体,确保执法监督主体合规。加强执法监督的培训和学习,提升执法监督人员的法治意识和业务能力,确保执法监督工作切实有效开展。

(二)开展普法学习,提高依法行政水

一步完善法治理论学习、会上学法等机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治国相关论述、各项法律法规、新政策的学习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党支部学习计划,纳入“三会一课”重要学习内容,健全常态化学法制度、专题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借助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平台、专业培训平台等线上学习平台,强化条例法规学习,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健全制度框架,搭建内部制度体

断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内部制度流程化操作,明确各科室职责任务,明确政策法规科牵头归口作用,持续发挥好政策法规科审核把关作用,确保各项法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