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区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将其引领作用融入到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及产业发展中,严守红线、划定底线,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一.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做减法
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同时将环缙云山周边有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纳入一般生态空间,划定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碚区一般生态空间2个优先保护单元,加强生态空间用途管控,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不降低。
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及一般生态空间的保护要求,实施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在红线内做“减法”。按照“分类施策、应拆尽拆”的原则,累计投入28.95亿元,拆除建构筑物62万平方米,保护区内269宗突出环境问题全部清零。
统筹生态补偿、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引导保护区内203户520名居民完成生态搬迁。
缙云山综合整治成为重庆市主题教育唯一正面典型案例。
二、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做加法
在拆除、搬迁的同时,持续为生态环境做加法,全面开展缙云山生态修复,累计栽种植物77.5万株(棵)、覆土复耕复绿48.15万平方米,实施黛湖、腾龙垭、雨鸣涧等生态修复项目28项,构筑“山地溪塘复合生态系统”。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生态文明实践“零碳小屋”等,展示缙云山综合整治成果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果,建成以来,已接待社会研学团队240个,接待总人次5万余人。
缙云山整治提升入选新重庆建设开局第一年十大工作亮点,“打造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缙云山样板”项目入选重庆市最佳实践案例、第一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
三、谨守资源利用上线做乘法
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全面落实资源利用上线要求,形成了“一心四片”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打造中共中央西南局红色研学中心,大力培育革命教育、红色研学等产业。实施环缙云山生态建设及生态产业化EOD试点项目,以生态环境为导向,推动环缙云山周边产业发展。
探索产业带动、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6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施项目11个,带动510余名居民就业。打造温泉高端乡村产业综合体,做响“巴山夜雨·温泉故里”品牌,近三年接待游客44.84万人、消费3.06亿元。
四、恪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做除法
明确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在产业准入环节强化“三线一单”硬约束,实施分区管控。
依托市级“三线一单”建设项目选线选址环境准入自助查询系统,对拟落地项目靠前介入,分析研判,将不符合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的项目提前挡在门外。
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过程中,要求在环评报告文本中说明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将其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重要参考,为产业绿色发展把好环境准入关,累计审批满足“三线一单”管控要求的环评项目21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