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北碚区2021年生态环境 工作要点的通知
日期:2021-04-16









北碚环委办〔20211


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北碚区2021年生态环境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园管委会,在市属各部门,有关单位

《北碚区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已通过区生态环境2021年第一次全体(扩大)会审议。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

2021415

北碚区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做好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保“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根据《重庆市2021年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和区委、区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把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作为总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二、主要目标

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嘉陵江、黑水滩河、壁北河、梁滩河等国考和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力争在320天以上,细颗粒物浓度满足考核要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稳步提高。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减排、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减排等约束性指标任务。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预防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三、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重大宣示,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强化环境污染源头管控,助推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一)着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完善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机制。启动全区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编制全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探索实行高碳企业清单管理。开展新建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价,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扩大规模。推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深入推进“碳汇+”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协助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数据报送、核查、配额分配、清缴履约等工作。推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率先开展“碳中和”。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夯实应对气候变化基础。

)主动服务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主动服务经济发展,精准有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相关环保工作,加强医疗废物、医疗废水等处理处置环境监管。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进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改革举措制度化。严格执行分级审批管理,完善纵向横向协调机制和工作制度,全力推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战略新兴产业等重大项目落地。对建设项目实行即到即受理、即受理即评估、评估与审查同步,优化流程、压缩时间,最大力度为建设项目单位减负。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咨询服务机制,指导帮助项目单位同步开展可行性研究和环评工作

(三)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和农业投入结构调整,从源头管控环境污染。加快“三线一单”落地应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进“三线一单”成果国土空间规划等衔接,在规划及项目环评审查、重大项目环境影响预判等领域加强推广应用。扎实做好生态环境形势分析。严把“两高一资”项目环评准入关,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助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四)持续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一区两群”有关决策部署,持续改善辖区生态环境质量,增强综合承载功能,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

四、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实施五大环保行动,着力推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力争在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五)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全市统一安排,认真做好2020年度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配合工作。接续制定全2021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任务,形成任务清单。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意见,建立健全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领导机制、调度机制、协调机制、考评机制、保障机制等。

(六)继续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碧水行动)。按照“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目标,持续推进嘉陵江、梁滩河等重点流域保护与修复,协调巩固山王溪(庆铃厂—嘉陵江入口)、马鞍溪(红熙山寨—龙滩子水库)、双凤溪(48中—梁滩河入口)、马河溪(蔡家中央广场—嘉陵江入口)4段城市黑臭水体成效,配合推动“清水绿岸”整治。加强巡查管护确保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稳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完成静观三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

(七)推进实施空气质量提升行动(蓝天行动)。结合全市主城提升、两群提质、工程减污、川渝联动”四大举措深化“北碚蓝”为重点,在大力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减排的基础上,加强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协同推进其他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力争重污染天气保持为0以锅炉排放标准执行和中小微企业综合整治为重点深化工业污染控制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完成24家家企业VOCs治理,分类整治1014小散乱企业废气散排偷排以柴油货车治理和纯电动车推广为重点深化交通污染控制,严格落实城区高排放车辆限行政策,淘汰老旧车880辆,完成柴油车路检和入企业抽检10000辆次,加强建筑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储油库和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运行监管以示范工地创建和智能监管为重点深化扬尘污染控制,强化施工扬尘控制红黄绿标志动态管理,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20强化污染天气道路冲洗保洁,主城都市区主要道路机扫率保持在90%以上,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道路20以餐饮油烟治理和露天焚烧管控为重点深化生活污染控制巩固公共机构食堂和餐饮业油烟治理,推动第三方清洗维护,严控秸秆焚烧露天烧烤巩固扩大烟花爆竹禁放范围。以区域联防联控和科研分析指导为重点提高污染天气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升级大气网格化预警预报平台系统。开展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控和冬春季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和高架源视频监控集成,精准开展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污染源清单动态更新和源解析,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加强“一区一策”精细分析、精准管控、精量治理

(八)继续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田园行动)。根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识别土壤环境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管控污染物。以用途变更为住宅等用地的污染地块为重点,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和风险管控,实施污染地块“一张图”管理。推动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制度,防范工矿企业用地新增土壤污染。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单。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等活动从业单位和个人的信用管理。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配合开展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化工园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渣场尾矿库等重点污染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配合市级逐步搭建区域监管和“双源”监控相结合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立地下水污染源清单。

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以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督促指导区县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推进农村常住人口200户或500人以上的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日处理规模100吨以上的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技术改造,强化已建设施运行维护和出水水质监管,建立完善责任管理、运营保障长效机制。有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推动河长制体系向村级延伸。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监督指导,在重点流域内开展调查评估,摸清污染现状。

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提升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能力,认真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健全工业固体废物、小微源及非工业源危险废物等数据统计口径和方法,完成重点危险废物监测监控平台建设,深化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提升固体废物环境风险防范能力,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以废酸、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电镀污泥等为重点,持续开展危险废物三年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渣场尾矿库污染治理,建立矢量化、图形化、信息化数据库。开展“白色污染”综合治理。贯彻落实国家新污染物排放控制政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九)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监管行动(绿地行动)。加强森林、河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协调推进国土绿化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修复、水土流失及石漠化治理,进一步增强全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逐步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贯彻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在市级指导下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深入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严肃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地的违法违规行为,配合推进全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配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内人类活动清单。强化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继续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性工作,继续配合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

(十)持续推进噪声污染防治行动(宁静行动)。深化建筑施工、交通、社会生活和工业噪声控制。严格落实新修订的《重庆市夜间作业审核规定》,建立夜间违法作业曝光台。以市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重点,积极推动化解重点噪声扰民问题。严把工业项目环境噪声准入关,加强噪声污染源头控制,以群众投诉为重点,完成噪声污染扰民企业深度治理1家。按照新修订的《重庆市市级安静居住小区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复查安静居住小区。完成辖区内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总结评估工作。

(十一)持续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管理。贯彻落实《重庆市辐射污染防治办法》。有效运转重庆市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的医疗机构辐射安全服务保障工作,继续推进辐射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三年行动,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加强辐射类建设项目环评质量管理,对环保三同时及自主验收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通信基站环境保护工作备忘录》落实情况开展核查

(十二)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合作。持续深入开展北碚与周边区县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与绵阳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合作,促进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十三)切实坚守环境安全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继续推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环境风险企业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双备案管理,健全环境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全面实施有奖举报制度,拓展问题发现渠道。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加强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开展“以案促建,提升环境应急能力”活动。全区至少开展1次突发环境事件综合应急演练、督促辖区内环境风险企业至少举行1次实战演练。深化落实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研判,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

(十四)不断提升督察工作效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和《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有效衔接中央和市级生态环保督察,统筹督促协调“中字头”“部字头”“市字头”“区字头”等问题整改,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完善例行督察、专项督察、日常督察和驻点督察“四位一体”督察工作体系。完善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督查工作制度,有力有序推进区级督查督办,强化督查结果运用和跟踪问效,进一步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十五)全面提升监测支撑能力。照“环境监测智能、执法监测协同、应急监测高效、生态监测创新、农村监测促产、网络建设同城”要求,配合市生态环境局构建1+4+36+N1个监测中心+4个片区分中心+36个区县监测站+N个专业化监测队伍)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精准支撑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组织做好全区“十四五”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加强污染源与应急监测,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应急能力建设方案》,建立应急监测装备台账,形成《北碚区生态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报告》,高效支撑突发环境事件响应处置。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优化调整监测网络,配合上下游区县完成《“十四五”重庆市水质自动监测能力建设方案》第一阶段国考、市考水站建设和部分市控水站站房建设工作。

五、以贯彻纲要为主线,加快推进成渝地区生态共建环境共保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一体化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十六)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切实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全力推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绿地建设,提升现有城市公园品质,高标准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利用自然资源禀赋,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强化历史遗留采煤沉陷区和采矿石漠化区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基础上,共同探索符合地域特点的绿色生态产业。建立跨流域跨区域生态保护合作机制,合力推动嘉陵江生态廊道建设

(十七)积极推进双城经济圈环境共管。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推进环境管理规划、执法、监测联动,推进大气、水、土壤、农村、园区等污染联治和环境经济联合。联合争取国家污染防治资金项目支持,联合申报国家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研究专项及重大项目规划共同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信息共享、信息互认机制,推进两地环境信用评价信息互通互认,积极探索两地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运用方式和应用范围。建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和联合执法。加强生态环境微博、微信公众号交流互动环境教育基地公众参与工作社会宣传方式网络舆情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宣教资源共享。

(十八)协同推进绿色生态发展。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以“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为助力,依托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科院、材料研究所等两地科研院所的科学技术优势,聚焦互联网与云计划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康养等,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依托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农学院、柑橘研究所和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的农业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生态循环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生态康养业等,促进自然资源增值增效。

六、以规划为引领,系统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工作

对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明确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编制我“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系列规划,把“路线图”转化细化实化为“施工图”和“任务书”,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十九)加快编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全面科学合理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机制,加强上下联动、衔接协调,按程序编印实施北碚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实施机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监测评估体系,确保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有效落实。

二十)统筹编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水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编制实施专项规划,加快形成“十四五”时期以综合规划为统领、各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

二十积极争取市级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指导。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工作,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终期评估。积极争取市级北碚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撑,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衔接性审查备案工作。

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理顺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建章立制,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二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推进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压实各级各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强化绩效导向,注重实际成效,贯彻落实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考核生态环保指标体系及考核细则,激励干部真抓实干、担当作为。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办法,以考核评价为导向,促进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推动领导干部依法依规履职,切实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贯彻落实《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关于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实施方案》,严格按照《重庆市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行动计划(2021—2023)》《重庆市2021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工作方案》等,强化排污许可证监管,推动排污许可与电力数据联动监管试点,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推进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持续推进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实施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贯彻企业环境治理信息主动公开机制。贯彻落实《重庆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全面实施环保信用评价的意见,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贯彻落实危险废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管理办法。

(二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改革,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关于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的指导意见》,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做好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前期工作,按照全市部署统一执法人员制式服装和标志配发,统一执法证件。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推广“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日常检查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组织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开展“全年、全员、全过程”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提升执法能力水平。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深化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数据应用,持续完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长效监管机制。开展监测质量提升活动,督促社会监测机构和涉及自行监测排污企业加强管理。加大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弄虚作假行为。

(二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引导各类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投资、建设、运行充分利用北碚区自然生态资源,顺应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积极探索以生态环境为导向的EOD运作模式。强化生态环境政策宣传,推动培育环保产业,壮大龙头企业。贯彻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实施意见》。支持开展园区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示范,探索实施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治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二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加快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到“有件必审、有件必备、有错必纠”。依法做好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切实做好行政复议答复和行政应诉工作。

继续推进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困局。贯彻《关于以生态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2020—2022年)》,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按照市级部署协同落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二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成效宣传与对外传播。加强社会传播,主动引导舆论。强化新闻发布,整合媒体资源,建立媒体开设生态环保曝光台工作机制,策划组织开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加强环保社会组织管理,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妥善回应处理群众信访投诉,全力推动信访积案“清仓见底”开展前端研判、加强事中监测、突出应急响应、妥善引导处置,按照事权所在、属地为主的要求,落实好舆情管理一岗双责。深化生态文创,打造活动品牌。开展文艺创作,强化环境教育,推出环保主题生态文化原创产品,培育先进典型和活动品牌。

(二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支撑保障体系。加大环境治理与保护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编制年度部门预算,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重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充分发挥资金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完成“云长制”系统迁云、整合工作任务,深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完善信息共享长效机制,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生态环境统计制度,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情况,强化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及成果应用。加强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

八、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工作的领导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生态环境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坚强有力政治保障。

二十九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兑现“三个确保”政治承诺。持续深入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坚决清除邓恢林等案件负面影响,久久为功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进中央、市委区委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继续抓好主题教育整改落实和专项整治。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三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体化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推动“以案四改”取得实效,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全方位管理监督。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环境。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改进文风会风和监督检查,切实为基层减负

(三十)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注重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党建和业务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的运行机制。找准党建和业务结合点,开展党建示范案例征集活动。落实临时党支部制度,做到“工作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三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建设。落实党的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强化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激励广大干部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深入落实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意见,加快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办公室2021415日印发


      1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