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奋进正当时 打造北碚科技成果转化“源动力”
日期:2025-02-05


近日,《重庆科技创新指数报告2024》(下称《报告2024》)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北碚区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达到7877%,成功实现四连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度进一步提升。不断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源动力”。

一、打造政策“软件” 驱动科技巨轮向

“硬件”实力雄厚,离不开“软件”兜底。早早按下科技创新发展“快进键”,汇聚科创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人才活力,以政策引擎驱动科技发展巨轮。202311月,制定印发《北碚区加快建设重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行动方案(2023—2027年)》,明确了北碚区科技创新目标——2027年,北碚区将基本建设成为重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而《重庆市北碚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7年)》则在科研质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2027年,北碚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科技型企业分别超过570家和5600家,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一直以来,区科技局都致力于为每一粒创新的种子,打造最适合成长的土壤。

区科技局借力绵碚合作,充分利用川渝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搭建成果、项目、技术、人才、产品的供给需求对接平台,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促进先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20249月,2024年重庆市(北碚)初级技术经纪人培训正式启动。参训人员在培训并考核合格后,将获得国家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颁发的技术经纪人证书,成为在成果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发挥着连两端的关键性作用。此前,北碚区已培育100余位技术经纪人,成为了北碚区科技资源向外转化的重要通道。区科技局认为,推动科技创新,就是需要懂技术、会实务、精政策的科技管理、技术转移队伍将积极融入科技创新发展第一线,才能助力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区科技局还将通过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制定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制度,努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汇聚科创资源、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人才活力,为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北碚智慧。

二、深化校地合作 “一圈一港一园”推动科创产业融合

新产品、新技术、新思路北碚科技创新要有源头活水,离不开与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如何才能百分百用好校地合作带来的科研动能?

当前,区科技局正会同西南大学积极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着力建设环西南大学一圈一港一园,即升级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西部首个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和打造明月湖科创园北碚智慧农业及终端特色园区,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当前,北碚区正探索开放平台、免租入驻、孵化帮扶、限期退出工作模式,为入驻一圈一港一园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种子期孵化期成长期发展期四阶链式孵化培育服务,发挥好一圈一港一园苗圃作用,助推企业加速产业化进程。

截至目前,北碚一圈一港一园已完成科研、金融、产业、科技中介、大学、政府、市场七大创新要素实现整合,新建生物基纳米与新型化合物概念验证中心4家关键平台,验证人才成果22项;同时,在全市高校中首次采用拍卖方式开展专利成果交易,成交价近百万元;孵化中药材(黄精)中试等高校人才项目21个。

当前一圈一港一园有效助推当地教育生态转向产教融合,将青年科创人才培养前置,设立智慧农业及终端科创实验班,实施完全项目制的全新教学模式,选拔2届优秀学子48人,西南大学(重庆)卓越工程师学院成功获批。

接下来,区科技局将持续聚力做好一圈一港一园升级,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重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