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缙云山,入夜后寒意渐浓。10月23日晚,一名登山者不慎迷路被困,一场紧急救援随即展开——北碚区公安分局澄江派出所、特警支队和北碚消防支队三方联动,历经8小时艰难搜寻,最终找到被困者并安全护送其下山。
“警察同志,我在缙云山里找不到路了!天越来越黑,我根本不敢乱走……”当日18时许,北碚区公安分局澄江派出所接到市民任先生报警求助,称其在缙云山游玩,返程途中误入山间无名小路。起初任先生并未在意,可走着走着,四周的景致越来越陌生。等他猛然察觉到“不对劲”时,天色已经黑透,四周全是陌生的树林,意识到迷路后,任先生不敢再挪动半步,急忙拨打了110。

接到报警后,澄江派出所民警时磊、米远航立刻携带救援装备进山搜救——他们深知,山区遇险分秒必争,多耽误一分钟,被困者就多一分危险。进山途中,时磊始终与任先生保持联系并耐心安抚:“别慌!也千万别乱走,我们正往你那边赶,一定能找到你!”为了缩短搜救时间,两人指导任先生通过微信开启“共享实时位置”,可山区地形复杂,密林遮挡了信号,定位偏差较大,近1小时的搜寻毫无进展。“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得马上请求支援!”时磊当机立断,立刻向分局申请特警支队协助。与此同时,任先生也向北碚消防支队求救。很快,特警支队队员、消防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先后抵达,三方迅速组建联合救援队,筹备进山搜救。
搜救队员一方面与任先生保持沟通,详细询问其周边环境特征,以此缩小搜救范围;另一方面结合实时共享的位置信息,初步划定其大致被困范围。考虑到夜间能见度极低、山路湿滑,徒步搜寻难度大,特警队员决定启用无人机,借助其搭载的强光照明设备照亮山林,并通过实时图传系统为地面人员提供视野支持。经过近2小时“协同”,无人机热成像仪终于捕捉到一个微弱热源——那是任先生,他正被困在一处峡谷边缘。
“任先生!能听到我们说话吗?”救援队朝着热源方向大声呼喊着任先生的名字。片刻,前方传来任先生微弱却带着明显惊喜的回应:“我在!我在这里!”那声音让救援队员的精神为之一振,他们循着声音方向加快了脚步,可没走多远,疑惑与焦灼又涌上心头。“怎么回事?定位明明就在附近!”手机屏幕上,定位显示虽然距任先生仅数米之遥,队员们的眼前只有茂密的灌木和嶙峋的岩石,始终看不见人影。众人拨开最后一丛挡路的藤蔓,脚步再次顿住:只见一道湍急溪流横亘在眼前,溪流两侧山石陡峭,贸然跨越风险极高,救援工作再次陷入僵局。
为保证安全,救援队决定暂时撤回至附近的平坦区域,重新规划救援方案,还特意请来当地村民担任向导,结合无人机勘察的路线,最终确定了一条绕开溪流的迂回路线。
此时的缙云山,气温已跌至7-8度,丛生的荆棘刮擦着救援队员的衣裤,山路湿滑,每走一步都格外艰难。队员们背着设备、打着手电,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向着任先生被困位置靠近。10月24日凌晨1时许,经过艰难跋涉,救援队终于来到任先生身边。因为长时间受冻与紧张,任先生体力早已透支,正蜷缩在一块岩石旁。救援人员立即递上了水与食物,待他稍作恢复,便搀扶着他向山下转移。凌晨2时30分,当被护送到山下安全区域时,任先生紧绷了一夜的神经才终于放松,他红着眼睛向大家连声道谢。经检查,除因体力消耗过大而略显疲惫外,他的身体并无大碍。
北碚公安特别提醒广大登山爱好者:登山游览时,应提前规划好行程,务必选择正规游览路线,切勿擅自进入未开发的山林区域;请合理安排登山时间,尽量避开夜间时段;建议与家人、朋友结伴而行,请勿单独行动。若不慎迷路或遇险,务必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清晰告知位置、环境特征及身体状况,耐心等待救援,切勿自行探索引发二次危险。
大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