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志,老母亲走丢了,一夜都没回来,能帮忙找找吗?”近日,北碚区公安分局澄江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帅女士求助,称其82岁的母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前日早晨外出后彻夜未归,全家搜寻了一夜,但仍未找到老人的踪迹。眼见已经失联了24小时,一家人对老人的安危心急如焚,才打电话报了警。
“老人走失了这么久,你们怎么没有早点儿报警呢?”民警冯嘉恒询问道。原来,帅女士一家因听信“人员失踪如果不到24小时,公安机关不会立案”的错误说法,并未在第一时间报警,而是自行组织搜寻,直至满24小时后才选择向警方求助,由此错过了寻找老人的最佳时机。
“先别急,把能想到的细节和线索都告诉我们。”民警冯嘉恒、孙胜亮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详细询问老人的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以及可能的行走路线等信息。随后,澄江派出所迅速部署警力,兵分两路展开搜寻工作:一组民警通过视频监控寻找老人的行踪,另一组则沿着老人可能前往的方向实地搜寻。两组民警相互配合,全力寻找失踪老人的踪迹。
然而,由于部分路段缺乏公共视频监控,老人途径的路线一时难以明确,两组民警苦寻3小时仍未发现老人踪迹。就在搜寻工作陷入僵局时,一位村民的电话打到了派出所,称曾看见一位老人独自往澄江运河边走,体貌特征与帅女士母亲较为相似。
民警立即带着帅女士赶至河边,可惜老人已经离开。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民警对老人的行动方向进行预判,沿着推测的路线继续展开搜寻,最终在运河附近一处废旧工地找到了走失老人。经现场检查,老人除轻微脱水外,身体状况总体平稳。
见到母亲安然无恙,帅女士情绪激动,紧紧拉着民警的手,连声道谢。“发现老人走失要马上报警,不要局限于‘失踪24小时以上’,民警会第一时间帮忙寻找。”民警冯嘉恒告诉帅女士。
警方特别提醒,发现老人、孩子失踪后的最初2小时是寻回的黄金时段。家属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或前往就近公安机关报案,以便警方及时展开搜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