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09-14

北碚府发〔202149号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北碚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

现将《北碚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

20219月13日



北碚区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为我区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教育“十四五”规划,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服务和推进北碚“一城四”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根据全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安排,结合北碚区“十三”教育发展基础,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得以全面实施。截至2020年底,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以上,在园幼儿普惠率达80.5%,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51.3%。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果全面巩固,2019年整体通过国家复查验收,正向优质均衡迈进,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教育走上特色、多元、内涵发展道路,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8%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教师培训经验在全市领先并在全国产生影响,培训模式收入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实施指南。助力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校地合作持续深化。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民办教育发展更加规范。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立。

二、教育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全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财政投入增长机制不断完善。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新区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十三五”时期累计建成投用中小学13所,新增学位34200个,改造薄弱学校运动场面积10000余平方米,新增功能室及实验用房6000余平方米,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改善。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区级各部门、街镇、园城管委会等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协调联动、多点突破、系统推进的教育发展态势。

三、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凸显

全区师德师风建设、师资配置与培养培训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先后成立四届43个“名师工作室”、两届18个“乡村教育特色岗位工作室”、“高端人才流动站”和“农村教师发展学校”,2016年迁建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成为重庆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最大、环境最好、文化最浓的区级教师研训机构,建成“国家、市、区、校”四级教师培训体系和“三端教师培训机制”(即高端教育人才流动站、中端名师工作室、初端农村教师发展学校)。先后培养全国优秀及模范教师8人、正高级(研究员级)教师28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学科)名师37人、市特级教师21人、市优秀教师71人、市级骨干教师358人、市区级骨干校长35人、北碚名师159人、区级骨干教师748人,成为推动和引领北碚教育发展的生力军。

四、综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十三”期间,北碚教育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综合教育质量位居全市前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100%,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95.63%,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升学率达97.91%,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7%,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以上,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5年。区内学校加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市政府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江北中学“普通高中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复兴小学“西部农村儿童线描画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分获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五、学校内涵发展特色鲜明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坚持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地域文化衍生、优势学科发展、特色项目深化”的方式普及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创建活动,现有区级“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59所、艺术特色项目学校57所、区级科技特色项目学校15所;国家级、市级体育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示范校、特色校47所;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地1所;市级研学旅行先进学校2所;获评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全国国家教学成果推广示范区、重庆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先进区、重庆市学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区,全区中小学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亮丽风景。

第二节 面临的形势

——经济社会发展新征程对教育提出新挑战。“十四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局起步相互交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北碚正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共同致力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新的发展形势迫切要求教育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教育现代化,把北碚建设成为教育强区,增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办人民满意教育对教育提出新需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口结构持续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旺盛,对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渴望日益迫切,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需求又增加了新的内涵,加快建立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必将成为新时代北碚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一城四地”战略赋予教育发展新使命。“十四”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经济产业不断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一城四地”成为区委区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当前,北碚经济社会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急需教育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和高质量人才保障,教育服务“一城四地”目标的任务日趋艰巨。

——助力西部教育高地建设成为教育发展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重庆市委、市政府先后对推进教育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和战略安排,擘画了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着力推进西部教育高地建设。区委区政府印发《北碚教育现代化2035》,为全区未来十五年教育现代化发展制定了远景目标,建设教育强区,助力西部教育高地建设成为新时期北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目前,制约北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城市新区学校建设亟待提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加之“三”政策出台后新增新生儿童相继进入学龄期,导致城市地区学龄人口逐年陡增,学校招生工作面临巨大压力。而当前全区面临着新增教育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城市新区学校建设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不同步、不匹配、不协调,教育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亟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新区新校建设急需加快步伐。

二、学前教育普惠优质水平有待提升

“十三五”时期,全区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成效明显,但随着幼儿总量的不断增加,“十四五”期间要巩固已有学前教育普惠成果,保持在园幼儿普惠率80%以上、公办在园幼儿占比50%以上,还面临艰巨任务。全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仍显不足,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蔡家、水复等城市新区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显得尤为稀缺;幼儿园办园体制、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部分幼儿园办园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办园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期盼。

三、义务教育面临优质均衡发展压力

“十三五”时期,全区积极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果,顺利通过了市级和国家复查验收,但与我区“十四五”期间力争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学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面积和数量不达标,多数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达标,少部分学校存在大校额、非标准班额,部分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制约着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四、区域教育竞争力影响力有待增强

虽然我区坚持内涵特色发展,借助完备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质教育品牌和推动北碚教育发展的骨干教师与名师队伍,但教育品牌知名度、美誉度还需提升,在成渝地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力的高端教育人才还不够多,特别是国家级名教师、名校长缺乏,与教育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还不适应,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教育的要求还有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名师骨干特别是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的领军人物的培养。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全国、全市、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守牢学校、课堂等意识形态主阵地,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维护教育良好生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服务北碚“一城四地”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十四五”时期,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坚持强化保障,优先发展。健全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体制机制,将教育发展同北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目标紧密结合,坚持人才第一的理念,把教育投入作为重点投入,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调配等要素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在北碚现代化全局中超前谋划、优先安排教育。

——坚持服务全局,协调发展。立足北碚,扎根重庆,放眼西部,融通中外,主动对接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建设,推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局与增强教育自身发展能力相结合,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加快构建与新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重要抓手,发挥好教育评价改革指挥棒导向作用,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激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推进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服务人民,共享发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教育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增强老百姓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让人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力,同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系统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奋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引导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和社区教育健康发展,加快完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快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公办和民办教育间的发展差距,全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建成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

2025年,全区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教育现代化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在主城都市区前列,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助力西部教育高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确保全区实现二0三五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2035年,全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西部先进水平,建成教育强区,推动北碚成为学习型城市、人力资源强区和人才强区,为北碚建成现代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学习者得到全面、充分、个性的发展;不同阶段教育更加公平、优质;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明显增强;教育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升;形成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二、“十四五”具体发展目标

——学前教育

在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基础上,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到2025年,实现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7.5%以上,在园幼儿普惠率保持在80%以上,公办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50%以上,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93%,幼儿园办园行为普遍规范,保教质量明显提升,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义务教育

创新发展素质教育,着眼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统筹城乡一体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巩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成果,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努力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83%,城乡义务教育实现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

深化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布局结构更加合理,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统筹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内涵、特色、优质发展更加明显,多样化办学格局更加突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到2025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9.8%以上。

——职业教育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制度,推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着力构建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培养更多德技并修,适应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有用人才,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到2025年,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年招生规模达6700人以上;创建“双高”中职学校1所;建成市级以上实习实训基地20个以上;建成重点专业30个以上,其中市级重点特色专业12个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50%。

——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取得进一步发展,形成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共同办好特殊教育的体制机制,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增强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机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民办教育

积极营造民办教育良好发展环境,社会资金投资办学的积极性更高,办学的综合实力更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施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监管机制更加健全,推动建立民办学校评估机制,保障其办学质量,引导民办学校规范、优质发展。

——社区教育

多途径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和本土特色课程,丰富学习资源供给,打造多元、开放、互动的数字化终身学习平台。推进终身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便捷,积极调动全民学习积极性,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多渠道终身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型社会建设水平。成立重庆开放大学北碚学院,创建国家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

专栏1  教育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

2025年

指标属性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7.5%

预期性

在园幼儿普惠率

>80%

约束性

公办在园幼儿占比

>50%

约束性

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通过评估认定

预期性

义务教育巩固率

100%

约束性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98%

预期性

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创建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9.8%

预期性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

99%

预期性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96%

约束性

职业学校办学规模

2万人

预期性

职业技能培训人数

4万人次以上

预期性

国家社区教育实验(示范)区

创建

预期性

人均受教育年限

13.2年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3.8年

预期性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需求新期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加快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

一、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

坚持公、民办并举思路,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公、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所占比例,不断扩大普惠增量,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抓好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努力发挥公办幼儿园在提供学前教育普惠性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全面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将无偿移交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贯彻落实《重庆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严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和申请流程,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动态管理,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规范学前教育办园行为,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和安全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资格准入和等级管理制度,建立幼儿园信息公示制度,公开发布幼儿园基本信息和年检结果。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法律法规,实施科学保教,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健全完善政府主导,区级相关部门(街镇)、区教师进修学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等)、街镇教育管理中心和幼儿园“四级”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五大“幼教联盟”、城区优质幼儿园、街镇中心园的辐射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定期开展保教质量监测评估,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力争2023年我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认定。

二、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结合区域居住人口分布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学位需求,适时修改完善《北碚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优化调整招生规模。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化配齐配足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持续缩小城乡和校际办学差距。深入推进优质教育集团化发展,完善区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制度,集成、扩大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集团牵头学校领办城市新区新校,加快推进蔡家地区、水复地区、歇马高新区新校建设,不断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

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实施“学科全息育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控制课时总量,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开展中小学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强化控辍保学工作责任机制。进一步规范学校招生行为,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政策和特殊群体入学政策,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

积极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切实找准发展短板,分年度制定整改目标、落实整改任务和整改举措,对标化解部分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不达标,大校额、非标准班额等方面的问题,全面提升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力争2023年申报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三、深化高中教育特色多元化发展

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改善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普及攻坚计划和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我区高中教育高质量特色多元化发展。

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不断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精品选修课程、校本教研基地和学生示范社团,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强化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综合评价,加强高中与初中、高校的衔接,探索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实施“学科全息育人”,推动形成一批具备自身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普通高中。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和招生考试制度,严格执行“两依据、一参考”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确保“3+1+2”新高考顺利实施。推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资源共享,探索课程互选、资源互通,建立横向衔接、共建共享的教育协同机制。合理安排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扩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范围。加大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的统筹协调力度。

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

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技能职业教育,广泛开展高质量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社会影响力。加快公共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生力军。完善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充分对接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促进乡村振兴。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城联结,促进供需对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探索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和公共服务等需求。推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不断完善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五、引导民办教育规范优质发展

鼓励和支持优质民办学校规模发展,为老百姓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全面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全面实现现有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分类管理。完善民办教育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健全支持和规范政策。依法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加强公办学校参与举办民办义务学校整顿治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继续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机制,引导民办幼儿园规范、优质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补贴等方式,认定和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其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健全完善民办教育监管机制,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推动建立民办学校评估机制,保障其办学质量。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坚持从严审批,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六、健全完善终身教育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终身学习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政府统筹主导、社会多元参与、教育衔接互通、资源共建共享、方式灵活开放的终身学习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社区教育协调发展机制。整合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现有优质资源,开发、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资源,打造覆盖更广、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平台。推动各级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向市民开放,为广大居民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按照市级要求建立完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制度。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终身学习教育水平。

七、提升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水平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落实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工作。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推进随迁子女入学待遇同城化,落实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建立健全特殊教育监测和督导制度,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大残疾儿童筛查力度,统筹安排残疾儿童入读特教学校或进入普通教育学校随班就读。推进随班就读基地学校建设,积极开展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确保每个残疾人都能接受公平教育,获得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多部门协同,共同落实好专门教育,注重发挥其教育矫治功能。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确保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全覆盖。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推进精准资助,重点落实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困难残疾学生等四类学生资助政策。从学前教育阶段到高中教育阶段,对所有在籍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兜底”资助政策,免去在校所有费用,实现建档立卡家庭子女上学无负担。推进学生资助管理信息化应用,强化资助育人和资助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学生资助专业化队伍建设。

专栏2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清单

1. 学前教育资助:对区教委批准设立的公办、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建卡贫困户子女、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孤儿、残疾儿童等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免收保教费和生活费。

2. 免费义务教育:对城乡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作业本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费提供初中阶段配套教辅资料;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

3. 保障困难群体学生课后延时服务费:对自愿选择参加校内课后延时服务的特困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儿童和残疾学生减免课后延时服务费用,相关费用由区财政据实保障。

4. 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全覆盖,对义务教育贫困学生给予营养膳食补助。

5. 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学生、烈士子女、残疾军人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6. 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生生活补助: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学生、烈士子女、残疾军人子女、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家庭经济困难的非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7. 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建卡学生膳食费补助: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非寄宿学生在校上学期间免费提供一顿午餐。

8. 普通高中助学金:对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助学金。

9. 普通高中免学费:对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费;

10.高中阶段免费教科书:对高中阶段在籍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

11. 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学生按标准免学费。

12. 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助学金。

13. 残疾人教育:逐步实现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免费。对残疾儿童普惠性学前教育予以资助。

14. 社区教育:开发数字化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开放公共教育资源。

第二节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化落实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认清新时代教育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九个“坚持”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处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加快发展具有地域特点、北碚特色、西部领先的现代教育。

二、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保护和激发学习兴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学习,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构建高效优质课堂。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健全学校心理教育、预防、咨询和危机干预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道德养成、人格塑造、职业生涯发展等相互融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推进家校共育。

三、推进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

切实将党和国家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的要求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化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为抓手,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工作水平。

四、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育人作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确保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为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把握学生的接受特点,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在“讲什么”上有态度,在“怎么讲”上有新意,切实做到入脑入心。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突出思想政治课关键地位,充分发挥各学科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和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等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工作

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坚持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暨绩效考核重要指标,把体质健康和运动技能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指标。深入实施中小学生体质监测计划和《北碚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工程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场馆、器材配备。整合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增加学生课外锻炼的公共体育场馆,强化课外练习和科学锻炼指导。加强体育特色学校建设,深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发展格局。持续加强学校体育联盟建设,健全校园足球发展体制机制和学校体育竞赛制度,支持学生参加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支持优秀体育特长生参加体育业余训练。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掌握必备健康知识和 1-2 项专项运动技能,切实解决“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持续开展好艺术月活动、新年音乐会等区级艺术展演活动,各中小学每年开展一次综合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举办不少于3种以上的艺术竞赛活动。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打造一批艺术特色学校,积极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展演和戏曲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工作,深入挖掘重庆农耕乡土与非遗文化、生态与生命文化、红色与统战文化”,持续打造“复兴农村儿童线描画”“泥塑”“三圣根书”等美育特色课程,推出一批美育实验成果,建设利用好北碚学校美育博物馆,提升全区中小学生审美水平。做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和美育评估工作,学生艺术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美育评估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暨绩效考核。

六、大力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体会劳动创造人、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领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与意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值日成长劳动、家务孝亲劳动、公益志愿劳动、基地实践劳动”四大主题劳动教育,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鼓励学生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校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深入挖掘本地非遗特色项目,传承非遗传统技艺。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专栏3  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指标名称

2025年

指标属性

全国文明校园

2所

预期性

市级文明校园(单位)

10所

预期性

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所

预期性

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6所

预期性

市级以上体育、美育特色学校

10所

预期性

第三节 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统一,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统筹推进城市新区学校建设

强化城市新区学校布局规划配置,积极推进缙云人文科技城、蔡家智慧新城、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歇马高新区等地区学校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优质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引领作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及时做好学位扩容工作,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提升城市新区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满足城市新区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到2025年,新建或续建独立占地公办幼儿园4所、小学15所、中学3所(其中缙云人文科技城7所,蔡家智慧新城11所,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3所,歇马高新区1所),满足城市新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

二、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

进一步落实《北碚区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重点向农村学校、老城区学校倾斜;完善功能室、实验室、学生宿舍、食堂及运动场等基本建设。加快推进重庆第一二二中学校、中山路小学、朝阳小学南校、三圣中心校、王朴中学、实验小学、金刀峡小学等学校改扩建工程,启动重庆第二十三中学校迁建工作,着力缩小各级各类教育在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

第四节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要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

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把党的教育方针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寄语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切实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价值引领。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重庆好教师演讲”“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准确理解把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思政课教师“一师一优课”比赛,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强化教师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市情、区情和民情,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青年教师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强化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党支部和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实现教师党支部工作活动标准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结合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把“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师德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师德承诺、师德调查、师德负面清单三项制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将师德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常态化治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教师队伍管理,对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零容忍。完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和奖惩机制,健全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强化学校师德建设主体责任意识,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形成弘扬高尚师德的强大正能量。

二、大力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坚持“学校是学生和教师两代人共同成长的地方”的理念,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教师培训基地的软硬件水平,支持区教师进修学院建设高水平的研训队伍、研训品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体系。全面落实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管理干部五年培训周期内,累计修满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课程。加强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题培养,打造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市、区、校级骨干教师队伍,人数逐步达到教师总量的35%优化教师在职进修、校本研修制度,深化教师培训课程建设,推动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课程衔接、学分互认。推进职业教育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相互交流和互派互聘。鼓励支持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校长、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提高教师智慧教育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人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建设。抓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训练。大力开展教师职前职后衔接的智慧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培训,提升教师智能化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情境创设和分析评价等能力。加强教育理论与技术、技术与智慧的结合,强化教师间、学生间、师生间和人机间的互动交流。增强教师自身知识内化成教学智慧的能力,实现理论、技术与智慧的无缝对接。

三、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管理

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编制配备和聘用管理,盘活用好教育系统事业编制,调整优化编制结构,编制向城市新区新建学校及农村结构性缺编小规模学校倾斜,逐步配齐配强音体美等紧缺学科专任教师。抓好市级教师“区管校聘”改革方案的对接落地,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短缺问题。完善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持续推进城乡教师轮岗交流,推进城区学校校长教师到乡村学校任职任教,优质学校校长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促进城乡师资更加均衡,年均交流教师达到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比例15%以上。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聘方式,重点考察教师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逐步提高新招聘教师学历起点,探索在笔试中增加学科知识测试,在面试中完善试讲、说课等专业技能测试,科学设置规范化专业测试在招聘考试总分值中的比值。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和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重要作用,遴选出爱教、适教和乐教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优化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师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外聘教师管理,对公办学校外聘教师给予适度补贴,加大一般性教学辅助和工勤岗位购买服务力度。

四、加强高层次教师队伍培养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西南大学等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借助校地合作平台,积极支持区教师进修学院挂牌设立西南大学教育硕士、博士实践基地,实施教师访学项目,探索职前职后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建好用好教育高端人才流动站、教育名师工作室和乡村教育特色岗位工作室,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制定实施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提高人才竞争力,吸引更多教育人才来碚从教。深入实施“自砺”“育苗”“群英”“领雁”四大工程,切实抓好“国培”“市培”等项目,引进、培养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知名教师和校长。持续实施“双千双师”交流计划,造就一批职业教育领军人物和名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的“十百千”工程,力争2025年,培育出10名在市内外有影响的教育名师,100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200名市、区骨干教师,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5.5%以上,形成与我区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五、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

强化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落实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特殊的法律地位,持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教。建立健全教师长期从教的激励制度,按国家有关规定对贡献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营造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的良好环境,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依法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与公务员工资同步增长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全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优化调整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政策,完善补助实施方案。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岗位绩效,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增核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探索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完善职业学校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机制。

专栏4   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指标名称

2025年

指标属性

按国家规定配齐配足教师

100%

约束性

教师学历合格率

100%

约束性

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

93%

预期性

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83%

预期性

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

5.5%

预期性

市、区、校级骨干教师比例

35%

预期性

市名师、市特级教师、市学科带头人和正高级教师

35名

预期性

市区级骨干校长

50名

预期性

市区级骨干教师

1200名

预期性

年均交流教师达到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比例

15%

约束性

第五节 构建现代化智慧教育服务新生态

统筹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完善智慧教育基础设施设备,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提升教师现代化教育教学素养,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创新发展,以智慧教育助推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打造区域智慧教育基础环境

加快推进北碚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优化整合各类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教育管理大数据的汇聚、共享、分析和融通。升级完善教育城域网功能,推进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改造,实现提速增智,推进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普及应用。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配备要求,升级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更新完善各中小学实验室、功能室设备,推进实验操作应用与培训,实现各中学实验室满足实验评价考核要求。推进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开展信息化特色学校创建,积极申报创建智慧校园,争创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区。

二、健全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

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深入实施新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信息素养。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实现“三个课堂”(区域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和专递课堂)常态化应用,组织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活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和人工智能竞赛活动等,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制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规范,推动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人人用空间”,实现全区中小学网络空间人人通应用全覆盖。

三、探索创新智慧教育学习模式

探索加强对智能时代学习者认知和学习行为规律的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基于大数据分析成果,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和现实技术,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中心等,探索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新型学习模式,提升网络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四、构建区域智慧教育治理体系

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顶层设计,依托“渝教云”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整合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数据标准,打破数据壁垒,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与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优化教育管理服务流程,推动线上服务全业务覆盖、全过程服务、全流程监管,建设线上线下有效衔接的智慧教育治理体系。构建规范统一、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安全可控的区级教育数据开放体系。建立智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将全区中小学智慧教育管理、应用纳入全区教育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推进信息化应用开展。

专栏5  教育信息化工程

指标名称

2025年

指标属性

教育城域网带宽

10G

预期性

校园无线网络覆盖率

100%

预期性

北碚区智慧教育云平台

建成

预期性

依托北碚区大数据中心建设北碚教育大数据平台

建成

预期性

北碚信息化安全管理平台

(一期:态势感知与安全监测)

建成

预期性

北碚教育智慧物联网基础平台

学校覆盖率30%

预期性

“三个课堂”建设与视频资源管理系统

建成

预期性

北碚区中小学信息化特色学校

50所

预期性

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

30所

预期性

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区

创建

预期性

第六节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加快完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增强法治思维,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提高教育法治化水平

推进依法治教。推行教育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教育行政审批改革,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时效。健全教育综合执法机制,不断提升规范行政执法、文明执法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教育行政决策机制,落实教育决策的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评估、跟踪反馈、监督问责等制度,提高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强化教育信息公开工作。

推进依法治校。将依法治校贯穿于学校发展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和各个阶段,形成干部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育人环境。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依法处理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学校获得健康稳定发展的法治环境。大力加强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完善中小学校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中小学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抓好“八”普法宣传,发挥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育人功能,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

二、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深入推进政校分开、管办评分离改革。明晰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加大事中和事后监管,持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章程,充分保障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权,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鼓励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专门评估,形成多元主体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教育治理的共建共享新型关系。

严格校长资格制度,坚持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健全完善校长聘任制、任期制、责任制、交流制、引咎辞职制、绩效考核制等制度体系。实施“校(园)长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知识层次、专业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建设一支有情怀、有思想、懂教育、善管理、会创新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积极营造教育家办学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专家型校长,培养一批引领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教育名家。强化乡村学校校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抓好重庆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对接工作,积极探索我区实践经验。

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实行阳光入学、均衡编班,严格规范学籍管理,控制义务教育学校校生额和班生额。落实重庆市中考招生改革制度,全面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把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构建“等级呈现、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考招生模式。探索多样化的普通高中招生方式,探索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全面取消普通高中择校生,坚持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对接落实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坚持破立并举,注重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重点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通过改革实现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逐步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北碚特色的新时代教育评价体系。

五、完善现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是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的现实需要。要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突破口,不断提高教育督导质量和水平,推动区级各有关部门、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切实履行教育职责,逐步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

深化教育督导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新时代教育督导机构,全面落实教育督导职能,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深化教育督导运行机制改革,加强对区级相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加强对学校的督导,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监测和教育督导方式,坚持监督与指导并举、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评估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加强综合性督导,认真开展常规管理的经常性督导,积极开展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科学运用督导结果,不断提高督导工作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深化教育督导问责机制改革,完善报告、通报、反馈、整改、复查制度,落实激励、约谈和问责制度。严格教育督导队伍管理监督,深化督学聘用和管理改革,创新督学聘用方式,配齐配强专兼职督学,不断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深化教育督导保障机制建设,为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保证教育督导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节提高教育协调发展和开放合作水平

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进教育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以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北碚现代化进程。

一、服务“一区两群”教育协调发展

深挖北碚教育潜力,充分发挥北碚教育优势,对标重庆市“一区两群”和北碚区“一城四地”战略布局,扩大与主城和周边区县的教育合作交流,持续加强与重庆市中心城区名校开展“携手共建”活动,取长补短、宣传带动,探索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路子,在推动“一区两群”教育协调发展中展现新作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同步规划、与产业建设同步实施、与技术进步同步升级。深化校地合作,助力高等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支持在碚高校“双一流”建设。

二、强化“绵”教育共建共享

积极参与、融入、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成渝地区基础教育深度融合,统筹双方在教育教学、教育改革、师资培养培训、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深入贯彻落实绵阳-北碚职业教育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服务能力,加大人才培训,打造特色专业及优势专业,建设一批职业教育集团和特色职业教育园区,共同争创国家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强同绵阳民办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支持两地高校合作,促进两地教育高质量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绵碚”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三、深化教育国际合作和中外人文交流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友好城市教育互访,增强办学国际化意识,扩大办学国际化视野,努力构建宽领域、多渠道的教育交流合作新格局。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重点支持孔子学院、中新校长培训项目等代表性项目走出去,扩大我区高中国际班办学数量,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努力提升北碚教育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第四章 保障措施

落实好教育“十四”发展规划,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团结汇聚全社会的力量,确保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完善组织管理

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教育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功能,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教育工作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特别是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卫生健康、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和自然资源、市场监管、公安等相关区级部门和园城管委会的支持作用。细化分解规划的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规划落实情况的督查、监测,加大对发展情况动态调整力度,建立“十四五”规划的中期和末期评估机制,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

二、强化要素保障

积极推动教育保障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强化政府对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立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投入机制,切实增加财政性投入,优化教育经费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全区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强化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推进校园安防智能化,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和师生安全教育,确保校园安全。

三、优化发展环境

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加强校园食品安全和卫生安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注重舆论宣传

坚持积极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宣传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加强北碚教育发展成果宣传,凝聚教育发展共识,使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北碚教育改革发展,为努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区、办人民满意教育汇聚蓬勃力量。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