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府办发〔2021〕50号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北碚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镇人民政府,区级有关部门,各园城管委员会,在碚市属各部门,有关单位:
《北碚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7月16日
北碚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气象工作的重要部署,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渝府办发〔2021〕27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北碚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重庆的重要指示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所需,加快气象科技创新,加强气象现代化能力建设,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北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保障。
(二)总体目标。北碚气象现代化水平达到全市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气象服务保障北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成效显著增强。到2025年,灾害性天气监测分辨率达到5公里;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智能网格预报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3公里和1公里;暴雨过程预警准确率达到92%以上,强对流天气警报提前2小时以上发布;气象灾害高风险区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到2035年,建成全市智慧气象发展引领区、气候经济发展典范区,气象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具备全市先进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全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气象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
二、重点工作
(一)建设智慧气象体系。坚持创新在气象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发展智慧气象。
1. 建设北碚智慧气象“四天”系统。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气象领域的深度应用。积极对接市气象局智慧气象系统,建设天枢·智能探测系统、天资·智能预报系统、知天·智慧服务系统和御天·智慧防灾系统,主要建成“气象+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协同观测系统、智能预报预测系统、智慧气象服务系统、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智能人工影响天气系统等“一平台六系统”。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智慧气象”建设,探索智慧气象应用服务,助力我区打造“智慧缙云”、建设“智慧北碚”提升城市品质。(区气象局、区大数据发展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应急局、区信息中心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打造国家西部气象科技创新高地。联合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等在碚高校、科研院所,加快北碚气象科技攻关。加强智能网格预报、预警信息精准智能推送、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等核心技术应用,开展山地立体气候资源精细化开发利用研究、温泉与气候康养等研究,跻身全市气象科研领先方阵。(区气象局、区科技局、区教委,有关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设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命安全要求,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加快建立覆盖全面、信息准确、传递畅通的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我区防范自然灾害能力水平。
3.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争取重庆主城区多普勒天气雷达搬迁落地北碚,建设X波段相控阵雷达,完成北碚国家气象观测站综合改造,升级全区32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加强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和转折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强化嘉陵江、黑水滩河等中小河流流域、水库汇水区雨情监测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气象监测预警,为我区防灾减灾救灾决策部署提供科学支撑。(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水利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交通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各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 提升预警信息发布传播能力。建设基于云架构的预警信息智能发布系统,无缝对接应急广播、电视机顶盒和基于区域手机用户的发布系统,实现预警信息面向指定区域、指定人群和全媒体精准靶向快速推送。推进预警工作站村(社区)全覆盖,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预警工作体系,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户—人”六级预警信息发布传播体系,推动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农业农村委、区通信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各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强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完善“区—街镇”两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完成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编制,实施差异化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措施。建立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开展城市规划、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强化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和防御雷电灾害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主体责任。(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教委,各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运行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分级响应机制,加强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健全部门间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共建、数据信息共享、自然灾害联合会商、预警信息联合发布机制。统筹推进预警信息员、网格员、群测群防员等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和气象、水利、地震、地质等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交通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林业局、区科技局、区科协,各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园城带动”气象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园城带动”发展战略部署,推进园城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气象保障体系高效发展。
7. 实施“园城带动”协调发展气象保障服务。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北碚园区,推动气候资源经济产业发展。围绕温泉谷两山生态文旅产业园建设,加强温泉养生气候资源挖掘,助力文旅品牌打造;融入缙云人文科技城建设,挖掘“巴山夜雨”“缙岭云霞”等气象旅游资源、抗战时期北碚气象文化,推动气象历史保护传承;建设“巴山夜雨气象博物馆”,打响“巴山夜雨.温泉故里.自在北碚”品牌。(区气象局、区文化旅游委,有关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建设乡村振兴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活富裕要求,推进落实“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提升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8. 增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完善现代农业气象观测站网,打造农业气象大数据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本地化,“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覆盖80%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北碚现代农业气象科研能力。加大重点区域、重要农事季节的人工影响天气抗旱防雹作业力度。(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有关区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9. 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气象服务。继续打造静观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腊梅等花卉苗木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推动腊梅等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品牌建设、打造气候宜居宜游乡村品牌,为特色农业赋值,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特色产业发展气象保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气象科技支撑。(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有关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落实气象服务生态良好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体系。
10. 强化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气象保障。建设以卫星遥感为主的多源生态环境协同观测评价系统,服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林业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强化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气象保障。开展中小河流、山洪沟致灾降雨阈值研究,建立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升柳荫、三圣、金刀峡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林业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有关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气象服务能力。推进生态环境和气象部门数据共享,提高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能力,强化突发大气污染扩散应急气象保障。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大气污染防治工程项目,促进生态型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能力提升。(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有关街镇、园城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积极发展气候经济。建设全区生态气候资源大数据,开展生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和市级气候品牌;开展宜居气候评估,争创“中国天然氧吧”,推动立体气候资源向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绿色产业转化。(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支持气象事业发展,压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分工,统筹推进新发展阶段气象现代化建设。
(二)加大政策支持。区财政和发展改革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统筹安排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确保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落地。
(三)健全法规标准。重点围绕防汛抗旱、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交通安全等领域,推进气象标准的应用,推进气象工作相关制度的完善。
(四)增强人才支撑。完善气象人才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将气象高层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人才工程予以支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推进气象干部人才横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