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2023—2024年中等职业学校年度质量报告
日期:2025-03-14

为贯彻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2〕65号)和《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渝府办发〔2022〕52号)要求,依据市教委《关于做好2024年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渝教职成函〔2024〕68号)精神,我委高度重视,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一)基本情况

2023—2024年度,北碚区共有6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公办5所、民办1所),呈现教育部门主管和行业主管并存,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并举,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并行三大态势。其中,北碚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轻工业学校、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市级“双优”学校。

(二)规模和结构

1.招生规模与结构。2024年,北碚区招收中职学生8267人,其中本区招收中职学生1492人,较2023年增加540人。

2.在校生规模与结构。2024年,北碚区中职教育在校生23421人。高中阶段普职比6.7:10,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6.4:10,高中阶段普职学生比、高中阶段普职招生比均有上升,中职总体办学规模略有下降。

3.专业办学规模与结构。2024年,北碚区对接“33618”产业集群,开设“3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专业8个,“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专业9个,“新星”产业集群-6个未来产业集群专业6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专业5个;拥有A级省市级高水平专业群专业3个,A类省市级优质专业5个、B类9个,企业订单培养班8个。

4.毕业生规模与结构。2024年,北碚区毕业生8622人,较上年增加1869人;升学人数6882人,占辖区内中职毕业生总数的79.8%,较上年增加1527人;就业人数1740人,占辖区内中职毕业生总数的20.2%,较上年增加214人。

5.学生学制结构分布。对比2023年,“3+2”学制学生人数减少916人,同比降低1.51%。3年制学生人数增加125人,同比增加2.6%。

6.培训与鉴定学生规模。2024年,北碚区培训和鉴定项目共78个,同比2023年减少34个。其中,公益项目16个、有偿项目43个。“公益项目”“有偿项目”分别较上年减少12个、41个。培训鉴定人数22959人,较2023年增加12524人。

二、提质扩优

(一)专业建设

2024年,北碚区开设中职专业63个,对接支柱产业48个,依据地区产业发展布局,做好专业与产业对接。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淘汰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符专业,设置高新技术专业、前沿专业、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专业,增强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二)课程建设

近两年,北碚区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按要求强化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体育和美育课程教学,对照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以及教材内容审核。

(三)推进“三教”改革

北碚区持续深化“三教”改革,2024年成功创建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成功立项市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个,高效完成市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结题验收项目4个,顺利通过市级实训基地建设验收项目3个,荣获市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3个。

1.教师队伍改革重大举措。北碚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把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师德师风建设和能力提升”为主线,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和教学教研能力提升工程;以“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点,开展教师企业实践,全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打造教师团队,推进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育工作。

2.教师培养培训。北碚区高度重视教师的提升培训,近两年来,区内中职教师参与国家级培训1100余次,市级培训约820余次,区级培训8700余次,校本培训20000余次,其他培训1200余次,教师企业实践16800余次。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及职称,学历提升20人,职称提升131人。积极参加科研及社会服务,承担市级课题54个,受邀外出经验交流140人,成果获奖76个,申报课题142个,发表论文118篇,撰写书籍43本,技术开发成果20项,社会服务成果110个。通过各项培训培养,教师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学校及教师技术开发能力增强,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四)信息化建设

2024年,北碚区6所中职学校出口总带宽总计14600Mbps、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总计30000Mbps、管理信息系统42个、多媒体教室1377间、教学用计算机5762台。同比上年,上述指标均大幅增加。

(五)毕业去向落实

1.就业去向分布。2024年,北碚区中职毕业生共计8622人,同比2023年增加458人。到高校深造人数居多,共计6882人,占比80.60%,较2023年增加32.6%;自主创业人数295人,占比3.42%,较2023年增长0.39%。

2.就业专业分布。2024年,直接就业人数1445人,直接就业率16.77%,同比增加4.51%;第一产业就业123人,第二产业就业261人,第三产业就业1061人,自主就业率0.76%。

3.学生升学情况。2024年升学人数6882人,较上年增加1540人,升学率达79.82%,较上年略有上升。通过职教高考统招升学2177人,通过中高贯通升学4701人,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升学4人,升入本科院校60人,升入高职高专6822人,中高贯通升学人数较上年增加2207人、升入本科院校人数较上年增加26人。

(六)学生素质

1.学生获奖。2024年,全区中职学校各种各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共72项,较上年增加14项;各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共8项,其他竞赛获奖共175项,较上年基本持平。

2.学生质量。2024年,北碚区中职学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5.23%、专业技能合格率97.45%、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3.1%、毕业合格率99.24%,同比上年基本持平。“1+X”证书获取率89.58%,较上年增加18.58%。

三、服务贡献

(一)人才培养

2024年,北碚区中职教育为社会输送一线技术技能人才1445人。其中市内就业人数1186人,占比达82.08%,同比略有上升;市外就业人数259人,占比达17.92%,同比略有下降。学生良好的技能素养得到企业好评,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度高,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社会服务

1.服务行业企业。充分释放社区教育功能,依托社区教育学院,结合学校专业,积极开展社区培训与服务。近两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偿及公益社会培训共计139项,培训人数26120人,培训天数累计3196天。通过线下线上、独立等培训方式,更好地服务企业。近两年,技术服务项目83项,服务人数17448人,服务天数累计2958天,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组织建设参与共计18118人次。将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得到社会、企业的高度认可。

2.服务乡村振兴。近两年,区内中职学校按照北碚区委、区政府要求,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校镇合作,建立新型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学校,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参与人次共计16360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促销售、增收入。通过贫困生勤工俭学,帮助5117名学生完成学业。开展涉农培训服务,培训人数共计7418人。

四、文化传承

(一)校园品牌文化建设

北碚区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耦合融通传统文化与职业文化,始终关注校园品牌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共同构建独具魅力的校园品牌文化,彰显集时代性、人文性、职教性、生态性为一体的鲜明特色。辖区内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仪”文化育人品牌入选教育部“一校一品”典型案例;北碚职教中心构建了1893“勉仁”特色德育体系,开展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勉仁”品牌活动。

(二)地方特色文化

近两年来,区内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传统,弘扬传统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组织开展了“忆清明、扬传统”“做青团、知民俗”“绘纸鸢、传民俗”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厚植红色基因,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信。如辖区内轻工业学校创新乡村振兴服务形式,与柳荫镇“文创粮仓”基地共同打造“田园童话”精品路线,在东升村开展以“轻校绣 秀新村”为主题的乡村振兴项目,进行校地深入合作、党建共建,共同打造乡村驿站。

五、国际合作

(一)加强交流引进来

加强国际交流学习。如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韩国、泰国、肯尼亚等30余位留学生参与职业教育体验;北碚职业教育中心接待泰国教育培训官员及校长培训团20余人来访,开展中泰双方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四川仪表工业学校接待来自“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科特迪、布隆迪两国参赛代表,技能竞赛和专业建设进行交流;重庆市轻工业学校邀请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校亲身参与体验剪纸艺术、手工扎制香囊、瓷瓶描绘等中华传统手工艺项目,加强国际交流,促进文化互鉴。

(二)深入合作走出去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升办学质量。北碚职教中心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一带一路”发展,强化与“中非职教联盟”的合作,积极参加联盟工作推进会;其中,中式面点培训课程进入重庆市人民政府外国留学生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在线课堂,中式面点线上培训微课首次走进泰国和坦桑尼亚,区优秀教师参与的《中文+烹饪工艺》职业汉语课程标准开发建设顺利通过市评估院验收。成立了“‘一带一路’仪器仪表人才培训中心”,组建了产教融合共同体——激光加工生产实训基地、汽车整车试制研究中心,引领行业发展,探索专业人才与产业、行业深度融合,培养大批产业人才。四川仪表工业学校与泰国民教协会、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培养电气自动化人才;与泰国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初步达成海外基地员工培训工作合作意向。重庆市轻工业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牵头组织中资企业携手越南雒鸿大学,共同创立“巴渝工坊”,为中资企业在海外长期稳定输送专业人才、提供员工培训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今年以来,我区学生荣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六、产教融合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近两年,北碚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辖区内中职学校积极加入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企业、园区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市域产教联合体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个;牵头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个,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参与市域产教联合体9个,参与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3个,成立产业学院5个,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9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个。

2.深化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的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并补充了专家咨询委员会,不断优化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双向文化互动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工作,促进校企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技能培训、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方面,不断加深合作层次,拓展合作内容,创新合作内容。2024年,校企深度合作企业204家,深度合作项目134家,较上年分别增加16家、2家。

(二)学生实习情况

根据教育部等8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21〕4号)精神及北碚区教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的通知》(北碚教发〔2023〕193号),一是严格要求区内中职学校从认真遴选实习单位、全面统筹实习组织、严格落实实习监管、全力确保实习安全、严格遵守实习规定、主动强化应急管理六个方面加大对学生实习管理力度,100%落实学生保险,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实习效果提升。二是严格要求各中职学校做到每月通报。重点、难点问题及时上报、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及时反馈、及时存档,形成“光纤式”立体网状管理的联动机制。学生实习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学生实习稳定率均在90%以上。

(三)集团化办学

近两年,北碚区积极整合办学资源,集中优势打造优质专业群。牵头组建了重庆工业自动化、重庆市电子商务、重庆市工业设计3个职教集团。截至2024年,参与的职教集团13个,参与牵头的职教集团企业105家,探索职教集团化办学道路迈向新台阶。

各中职学校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多形式、多渠道开展专题调研、技能竞赛、师资培训、专题论坛、专题讲座等活动提质扩优。通过集团内部交流协作,部分学生得以跨校实训,部分专业开展校际比赛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招生就业联动、师资互培学习,校际实现优势互补、先进互学、经验共享,特别是在新专业的开设与建设、教材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技能大赛交流等方面,各中职学校都受益匪浅。通过集团化办学,各中职学校的创新能力以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七、发展保障

(一)政策落实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22〕65号)和《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渝府办发〔2022〕52号)、《职业教育服务北碚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精神,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提升产教协同育人效果,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北碚区建立了职业教育发展专题会议制度、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帮助与支持。激励改革创新,全面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人、财、物需求,积极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绩效发放自主权,并按照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的要求落实各级教师职称比例的调整,设立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部分教师进入北碚区高端人才流动站。

一是坚持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办学治校责任,统筹落实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快职业教育基础建设,改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三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职业教育文化与科技水平与时俱进,优化特色专业群建设,积极打造高水平中职学校。四是坚持改革创新,为创新教育、创新实践、创新就业搭建平台。五是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六是以“双优”为引领,提质培优为主线,加快区内学校建设。

(二)经费投入

2024年,北碚区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完成学校校园环境、综合楼、宿舍楼的维修改造及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改善教学基本条件,为学校专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八、面临的挑战

一是我区职业学校存在多头管理现象,行业办学涉及区人社局、市经信委、市能源局、市药监局等部门,教学考核标准不统一,区教委对职业学校教学评价难度大。二是在人口出生率下降背景下,我区招生来源势必会受到影响。

重庆市北碚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3月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